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本课的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对现代礼仪和中外民俗的认识,理解礼仪与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理解礼仪、民俗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仪规范及民俗习惯,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律己敬人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处世准则和道德标准。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礼仪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是一个施礼者与受礼者相互表示礼貌的情感互动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礼仪是表现尊重、恭敬他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夏朝的礼仪,主要是氏族内部的关于喜庆、婚丧、祭祀、哀悼、尊老、助残、爱幼等的仪式和礼让。商代兴起以后对夏朝的礼仪进行修改、补充,使其更加完善。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周朝继承了夏商的礼仪,并把本氏族的的传统、仪式、习俗、制度融入其中,进行增减补遗,形成了完善严密的礼仪规矩即周礼。•中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周礼》(从政治角度描述一个完整的国家典章)《仪礼》(从行为规范角度描述古代社会生活礼俗)《礼记》(对《仪礼》中所记载的古代礼仪条文进行理论说明),标志着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夏商周时期,提出了许多礼仪的概念,确定了崇古重礼和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九仪”:受职、受服、受位、受器、赐则、赐官、赐管、作牧、作伯。•吉礼居五礼之首,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祭先王、先祖。•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嘉礼是处理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三、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差异•(一)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中国礼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种类繁多,渗透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不仅注重礼貌,而且讲究礼节;强调以上为礼,提倡中庸之道,表现既热情亲切,又谦逊含蓄。欧美礼仪:不仅文明礼貌,而且思想开放,强调实用,提倡平等,情感外露,表达率直坦诚,漠视家庭血缘关系,没有中国人那样强烈的家庭本位,而强调个人本位。•(二)在礼品馈赠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把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送礼名目繁多。买价格高的。不重视包装。欧美人: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造作,一般不轻易送礼,送礼也很简单。重文化格调和艺术品位,重视包装。•(三)在礼仪活动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讲人情,重人脉,注重人伦亲情和家族血缘,讲究敬老爱幼,尊重老者优先,事事讲究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强。•欧美人:崇尚个性自由,注重功利,提倡女士优先,讲究绅士风度。•二、男士仪容的基本要求•(一)面部:清洁,胡须、头发常清理,不让脸上过于油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