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消費者研究與產品發展趨勢觀,探討產品設計新思維產業分類:流通服務產出單位:工研院IEK作者:張慈映日期:2008/07/25前言近年來,產品設計概念有很大的轉變,從以往將設計視為降低銷售風險的手段的觀點,逐漸轉變為積極的針對消費者發動情感攻勢,並重視整體服務方案的提供,以擴大商業機會的思維。觀察數位產品開發之思考重點可發現,早期重視的是產品外型或功能等硬體面(Hardware),而後逐漸轉往重視產品整體之操控軟體面向(Software),隨著消費者意識高漲,僅訴求軟硬體結合串連的觀點,似乎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期待,目前的產品設計趨勢已逐漸轉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觀點,發展重視使用者經驗和使用者介面之軟硬體整合之人性面向(Humanware),許多關於使用者界面的研究與探討也形成一股風潮。未來產品設計必須從短中長期社會趨勢中,來找到設計相關成功因素,以期發覺可進一步激發使用者購買意願的相關要素。感知觀點漸成趨勢早期認為設計關鍵點在於強調實用性,但近3~4年來,對於感性元素更加重視,如一個壺嘴與壺把在同一方向的茶壺,裝水時並不實用,但卻可以成為朋友間相聚的話題,已經轉變成讓生活中更有樂趣的設計目的。因此,設計需要轉化,從考量”””基本的功能要求,轉而談及感知(emotion)”的概念,因為使用習慣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而使用的情感與情緒,是值得被創造出來的,這也是體驗經濟的源起。因此廣義來說,感性設計應包含營運模式,也有提高使用者對於品牌的認同感的效益。目前很多研究也顯示,與使用者經驗串連的感性覺知層面的探討更是目前重要的議題。以Datamonitor公司進行的十大全球消費者演進趨勢之研究結果指出,未來消費者已成為無法單純用年齡、性別、生命階段、收入等各面向來作市場區隔,而成為年齡錯綜(Agecomplexity)、性別錯綜(Gendercomplexity)、生命階段錯綜(Lifestagecomplexity)與收入錯綜(incomecomplexity)的混種消費者,而對於便利性(Convenience)、健康、舒適(comfort)、獨特性(individualism)與社會連結(connectivity)的重視雖沒有改變,但值得注意的是,感知(Sensory)也已成為重要趨勢之一。從感知觀點來看,由於生活中的興奮(excitement)與感動(sensation)對消費者而言相當重要,因此消費者會主動尋求並體驗這樣產品或服務,也將會促動後續一連串的購買行為發生。多次榮獲IFAward、RedDotAward的德國知名設計師JensPattberg指出,未來數位產品設計將呈現四大趨勢,一是重視消費者體驗,二是延續過去經驗和現代串連,三是將消耗品的設計變成永續解決方案,四是講求有效率的服務與營運模式結合。從感性覺知觀點來看,未來產品設計重視感官體驗,透過五官來感覺並接受相關訊息,強化感官感覺,因此可以用消費者覺得好玩、喜歡並覺得幸福的方式來設計。如運用燈光轉換環境的氣氛,透過生活環境的變化來與消費者體驗結合,透過畫面轉變來改變消費者的感覺,如慕尼黑足球場會依不同時間變換顏色,帶給消費不同的觀感與體驗,讓資通訊與人互動更為密切。此外,產品發展也講求有效率的服務與營運模式,如Nike會依據使用者之不同需求來設計相關產品,有鑑於歐美人士喜愛慢跑,因此Nike結合創意將iPod與慢跑鞋結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參考圖一)。此外,運用服務強化產品,如iPod提供的不僅是人性化操作界面,更是提供一個下載音樂的數位解決方案。由此可知,數位產品設計意味著:運用新設計策略與新營運模式的發展,影響消費者的數位化體驗,進一步加入平台與趣味性,將可以改變消費態度,促進新的銷售契機。圖一、Nike創意商品解決方案再以Philips設計中心為例,主要是作為皇家Philip的研發與品牌中心,經由創意來提升競爭力,從設計觀點來影響企業走向。以Philips成功的感知產品「透明的麵包機glasstoast」為例,是一種hightouch的產品,造價雖高達4000元,但訴求在消費者深層的心理需求,講求氛圍建立與營造氣氛,運用設計將人尋常作的事進一步創造情調,將歷程(process)變成讓人可以參與的一部份,讓生活忙碌的人可以藉由體驗過程,讓沒有注意到生活細節的人,也可以享受生活周遭發生的一切。此外,Philips加入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