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浏览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无不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使用单一媒体的匮乏资源状况已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媒体的学习与工作的条件。以往传统的单媒体时代,我们的用户浏览行为被固定并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之内,文字和图案以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存在,不利与人们接收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现今的我们处于信息极度丰富极度四溢的时代,浏览行为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大量的信息,文字,图案和动画的完美结合,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了解最新信息。为了更好的对人们的多媒体浏览行为做出指导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多媒体浏览行为中涉及的多种学习理论进行介绍并作出它们的关系分析。这些理论是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主要由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脑科学研究,多媒体浏览行为的研究中多有涉及。一、多媒体浏览行为⒈多媒体浏览行为的概念李智晔在综合了多个学者对于多媒体浏览的定义后,综合得出了多媒体浏览行为的概念为:”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是指为满足已知或未知的多媒体信息需求,在多媒体网页内或网页间有目标导向或无目标导向的自由浏览多媒体信息时所发生的各种行为。“他认为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主要包括:各种按钮的使用、网页内浏览、网页间浏览、点击速度、请求内容、浏览时间和浏览内容等。[1]⒉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浏览行为特征的研究在国外很早就开始进行研究,在1995年到1997年间Catledge、Pitkow、Tauseher和Greenberg曾分别对网民网页浏览行为进行过早期研究,这两组研究都是基于特定的用户群,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的Cookie文件展开的,Catledge和Pitkow研究发现,在研究时间内每人每天约访问14个网页,Tauscher和Greenberg的研究数据表明一个网页被重复访问的概率大约是0.58,他们再次分析了Catledge和Pitkow的研究中的数据,由这些资料得出重复访问一个网页的概率大约是0.61,因此网民的浏览行为存在稳定的变化规律[2]。在2002年,CatarinaSismeir和RandphE.Bueklin利用条件概率方法依据网民的Cookie文件研究顾客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的购买行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在线汽车销售网站,通过模型分析他发现用户在网站上的访问浏览行为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网民的在线购车时机[3]。在2001年,Claypool等实现了一个简易浏览器,该浏览器可以识别出各个用户,并能收集用户的各种行为,如用户访问的URL、页面停留时间、鼠标点击次数等。Claypool被试者用这个浏览器上网,并记录这些学生的浏览行为,分析以后得出了页面停留时间、滑块滑动次数和用户兴趣度相关而简单的点击并不能很好的区分用户兴趣度的结论[4]。在2003年,WendyW.Moe和Peter5.Fader根据网民在网页上浏览留下的Cookie数据建构了一个关于顾客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观察到的顾客对网站的访问信息及购买行为的历史记录来预测每位消费者从登陆网站到在网站上购物的概率[5]。在2004年,DianeKelly等选取了页面停留时间作为分析对象,使用了WinWhatWhereInvestigator来收集页面停留时间,DianeKelly等收集了7个不同项目组14周的浏览网页记录以及各个网页的页面停留时间,得出了页面停留时间和具体的任务以及具体的用户浏览速度直接相关[6]。在2011年,ThorstenJoachims等选取用户的点进行为,使用了AppliedScienceTechnologies504commercialeyetracker设备用于跟踪参与者的眼球运动,记录用户的眼球注视点。通过实验研究说明点击不一定代表绝对认可。这些结论和Claypool中的相一致。但Joachims认为点击能代表相对认可,他提出了5种相对的策略用于对页面进行重排,并给出了各自的准确率,通过对点进顺序的分析,Joachims等得出了点进虽然不能绝对反映出用户的兴趣,但可以反映出用户的相对兴趣的结论[7]。国外学者的研究多建立在一些具有具体功能的数据系统的基础上,并进行实验证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