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讨论、整理、总结出常见动物的主要特点、共同特征并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培育同学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2、科学知识: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初步了解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目标,教育同学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重点: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以及它们的基本分类。教学难点:常见动物中特别动物的归类。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教学用常见典型动物图片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动物的图片、小组的信息记录整理单(见教材)。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提供一些典型动物的图片:“动物园里和地球各处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些动物各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在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动物类型,知道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共同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种类的动物,请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二、自主学习1、先说出课本上常见动物的分类及生活习性与环境并举一些近似动物,让同学把找到的相似的动物和此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2、把自己找出的相似的动物与同学进行沟通,探讨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共同特征。三、沟通和讨论1、沟通。在黑板上列表记录全班同学找出的相似的所有动物并进行分类。2、讨论:“对于同学们分类的的内容,大家的看法一致吗?”1>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同学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2>大家看法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同学分小组整理和汇报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写在黑板上。3>用同学们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与原来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不一致的地方。老师根据同学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那些属于这类动物,那些不属于。4>沟通:“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地方修改和补充?”5>阅读一些常见动物的资料,对比资料看自己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否全面正确。四、归纳整理1、“形形色色的动物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2.、小组讨论:3、先由同学说,老师简要记录到黑板上。然后展开讨论,取得一致意见。4.老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五、课内延伸1、小资料(课本第四页)。2、一些特别的动物的知识,如最大的动物、最高的动物、夜间生活的动物、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五、总结六、板书预设形形色色的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七、作业1、搜集资料、图片,课后互相沟通。2、完成练习册第一课附送:2024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20课《捉住灰尘》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___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捉住”灰尘》,我将分七个部分对本课教学展开说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鄂教版学校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第二课,基本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①灰尘会漂移在空气中。②设计实验“捉住”灰尘。③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中哪里灰尘多,哪里灰尘少,为什么?④灰尘来自何处?某地空气中灰尘多的原因?⑤如何减少灰尘?既是第一课学习的延续,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和探究过程体现了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为实施本课教学指明了方向。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同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捉住空气中的灰尘”,能间接地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不同环境中的灰尘的多少。②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培育同学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同学保护环境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