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箱梁施工1.5.1箱梁总体施工工艺流程搭设承重施工平台安装分配梁箱梁外底模安装帮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安装芯模顶板钢筋绑扎安装波纹管测量校核箱梁第二次顶板砼浇筑拆模、砼养护、砼接合面凿毛拆模预应力张拉养护至达到90%设计强度箱梁第一次砼浇筑1.5.2施工测量控制1.5.2.1主控制网的复核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对原测设的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等平面控制网点,采用拓普康GTS-602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2ppm·D)进行同等精度、边角同测的方案实施复核,对水准基点桩,高程控制网,采用日本索佳C40(精度±0.7mm)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复核。如复核成果不符合,则进行补测,复核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经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加密控制网点的建立。1.5.2.2主控制网的加密根据施工现场需要,确保施工放样精度,及考虑三维坐标的实施,先后在桥轴线上加密控制点按国家四等网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的加密。分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和施工高等级测量基线,设测量标志桩且进行保护,为达到精确控制测量目的,消除仪器对中的随机误差影响,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控制点建立固定的观测墩、观测棚。控制测量的内业处理,利用电子计算机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内业计算。1.5.2.3测量质量技术管理结合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施工放样控制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多种测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保证结构物平面位置精确定位。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测量校核、复核、审核、技术管理制度,在测量组内部实行此制度进行互检。其测量技术管理流程图见图4.2.31.5.2.4施工测量控制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设置箱梁施工预拱度,铺设底模板,在底模板上放样出箱梁特征点,并标示桥轴线。在浇筑箱梁混凝土过程中,进行位移观测及支架变形观测。测量技术管理流程图预应力孔道压浆封锚拆除底模及支架控制网复测主桥控制网加密加密控制网自检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测量放样资料计算放样资料检查复核测量放样资料报验结构物轴线、特征点放样结构物施工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结构物竣工测量验收测量部门内部实行技术校核、复核制度。项目部实行技术复核、审核制度。交桩1.5.3承重结构工程由于龙凤溪大桥地处丘陵,地势起伏高差较大,且大部份墩身较高,综合我项目部施工技术与施工经验,决定采用少支架承重方案。1.5.3.1承重少支架结构工程箱梁采用少支架浇注施工,在搭设前应在墩柱上上焊接牛腿。在每一跨的跨中采8根Φ=1.5m人工挖孔桩,而在跨龙凤溪4#-5#墩跨中先改变河道位置,然后筑岛回填,冲击钻基成孔,埋设8根Φ=1.5m桩基,再在桩上设置混凝土承台,承台及桩基采用C30混凝土,承台尺寸为5m×1m×12.5m,在此承台基础上焊接放置Φ800X8的钢管,然后采用法兰盘连接接长钢管(钢管每10m制作一节段)。在每根钢管上放置2根2I56工字钢,在工字钢上放置贝雷桁架。待固定桁架后,就可以在桁架上安置I25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在分配梁上安装底模板。钢管桩基础预埋件施工图钢管桩承台施工图少支架钢管施工侧面图少支架钢管施工正面图牛腿施工侧立面图牛腿正立面图1.5.3.2支架预压为消除支架在搭设时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非弹性沉陷而获得稳定的支架,应逐跨进行预压。为获得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数据,确定合理的施工预拱度,使箱梁在卸落支架后获得符合设计的标高和外形,应进行沉降观测。支架预压时因考虑到堆载的物品和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操作误差等因素,则取1.1的不均匀系数,用编织袋装砂作预压材料,砂袋的堆积高度按梁体自重分布曲线图变化取值,从而使预压荷载的分布与梁体荷载的分布相吻合。在堆载区设置系统测量点,其分布跨中、1/4处、1/8处、每跨两端,每个断面的底板边线、底板中线处各布置一个监测点,同时相应地在地基础上设置监测点,在支架基础上对应地再布设观测点。为了找出支架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弹性变形,观测时间为满载测一次,满载后6h测一次,满载后12h测一次,满载后24h测一次,满载后36h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卸载后,根据所观测的标高数据计算出塑性沉降和弹性沉降。一般弹性变形会随着卸载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