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7页<导报期号>=200818<发表时间>=2008/05/13<作者>=于凯;赵辉<标题>=钢铁工业环境战略述评<导报分类>=0101;0104<关键词>=钢铁工业<正文>=近些年,我国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GDP增长了十多倍;与此同时,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四十多倍。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我国高速工业化带来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出环境容量、环境治理跟不上环境破坏、环境事故频发等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环境压力仍将不断增大,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将持续突出。鉴于此,我国适时启动了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在总结环境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宏观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开展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就是要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分析未来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城镇化、能源消耗、交通发展等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的宏观战略构想,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属于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然面临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高效、清洁、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严峻的环境现状要求钢铁工业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冶金工业模式: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产品,大量创造财富;与此同时,大量排放废物和污染物,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在此情况下,为了符合环保要求,钢铁企业大量采用末端治理,既增大投资,又提高产品成本这一经济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的冶金工业模式:少开采资源,少排放废物和污染物;依靠物质的循环,大量生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并不排斥末端治理。这一经济模式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使人类能够在一个良好而洁净的生存空间永久生存下去,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改造传统的钢铁生产方式。清洁生产强调的是源削减,即削减废物的产生量,而不是废物第2页共87页第1页共8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7页的排放量。循环经济“减量、再用、循环”的排列顺序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源削减的精神循环经济遵循清洁生产源削减精神,要求输入的物质量越少越好,正是由于循环经济把源削减放在第一位,生态设计、生态包装、绿色消费等清洁生产的常用工具成为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手段。经济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对于环境战略的认识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成本最小化原则,就是企业尽量避免环保、降低相关成本,企业将环境保护的投资看作是净收益的直接流出第二阶段成本效益相结合原则,企业认为环境规则是强制性的,被迫采纳的环境控制需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去考虑如何避免义务;第三阶段有效的环境控制,特别是一些企业发现,环境保护能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以日本为例,日本高度重视环保技术发展,在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的同时,注意引进国外技术,在短时间内不仅降低了工业污染程度,而且发展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创造了节约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全新生产工艺流程。日本的环保技术已同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并列为世界领先的三大技术,提高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将环境协调型产品的开发,作为环境对策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协调型产品是指环境负荷相对较少的产品,大部分属于节省资源、节能、再利用、削减有害物质及低公害化产品。我国钢铁工业环保水平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环保治理还是治理“三废”,以达标排放为目标,以综合治理为手段,即是以烟尘治理、污水治理、废渣治理与利用、排放达标与厂区绿化为内涵。而工业发达国家对烟尘的治理已完成;对于SO2、NOx等的治理已处于商业化阶段;正致力于CO2、二恶英的控制治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水处理方面,欧洲国家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