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实践个人汇报基本上我所接触的案件都是诉讼案件,这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因此收获最多的也要算是诉讼的技巧与经验了对于我这样一名初来乍道的新人在实习的初期,指导律师并不敢让我过多地参加案件的过程,而是让我不断地观摩他案件的开庭以培育我法律思维与触觉。过了一个多月左右,开始有机会独立地协助指导律师的案件承办,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开庭我觉得等这一天实在等得太久了于是接到法院传票的那天开始,便精心准备,不断地在脑海里设想庭上法官可能会问到问题,自己怎样的回答才能让证据看上去滴水不露。为了防止第一次上庭的慌乱,把证据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用红笔标注出来,把上庭所需要的材料都按顺序准备了一遍又一遍,让这些顺序都牢记心中好让自己在法官或律师需要任何一份证据材料原件或复印件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地一通乱翻。即使是这样细心的准备,第一次开庭那天,当我作为代理人坐上了法庭,依旧按捺不住自己的紧张与慌乱,就算是简单地根据自己写好的举证意见一层不变地念出声来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声音的颤抖,更别说是庭上能够头脑清楚地针对对方代理律师所抛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当时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下了庭,指导律师对我上庭的情况做了总结,虽然指导律师也看出了上庭时的窘迫,但他依旧鼓舞我总结我上庭时的不足方面也轻言带过,但我知道这是给我勇气去改进自己。以后的案件承办中,指导律师依旧给了足够的信任,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与打磨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所接触到案件,法庭上的思维也清楚敏捷了许多,法庭上的发言也逐渐大胆自信了起来,但我知道这离在庭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庭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需要法律执业者有很深厚的法学基础、渊博的社会知识、雄辩的口才,同时还第1页共3页需要一些悟性与情商。要做一名好的执业律师实为不易,只是翻开了其中的头几页。律师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外行人士看来。律师一直都顶着精英人士的光环。律所实习的初期,不敢把自己与律师这个名词挂钩,即使是实习律师”这样的称号我也觉得怕自己的无知与愚钝称不上它于是当有朋友问起我做什么职业,只是模糊其辞告知我律师事务所上班,却不敢大大方方地对朋友说我实习律师,怕我破坏了律师在心目中的形象。想当时的不自信也确实是来自于自己在知识与经验上的欠缺与匮乏。律师真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大量层出不穷的法律法规需要我法律知识不断更新,当事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而作为律师需要在有限地时间内去回答去解决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最开始有当事人来咨询指导律师的时候,就把当事人的问题拿来问自己,假如当事人问到回答是什么,常常我会回答不上来。为避开“书到用时方恨少”状态,去图书馆借阅了不同领域的法律书籍,从劳动案件、工伤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公司法律实务…都一本一本地仔细研读再结合实习中所碰到案件来运用。随着我接触的案件不断增多,也慢慢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原理去回答当事人的咨询。当有朋友或是陌生人来电咨询我法律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出现别人把我问得我哑口无言的尴尬场面,就算是做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的时候,有时也可以自信满满地有条不紊地帮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问题。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当事人的时候,还算沉着冷静。但有时在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当事人,当事人问的问题又比较棘手的时候,那份沉着冷静有时也是装出来的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想赢得别人认可的同时也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案源。如何接到案子,律师执业过程中。这对于实习期满后即将独立执业的来说是很现实又很头痛的问题。长达一年多的实习过程中,只为指导律师接了两个小案件,还是通过同学介第2页共3页绍的实习过程中我并未学会如何“自我营销”有时担心像保险行业二手房销售行业那样的地毯式营销是否会亵渎法律降低法律执业者的身份,把这样的困惑与指导律师沟通。指导律师为了解答了这样的困惑,也转变了对营销手段的看法。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律师行业也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也要走向市场。不走出去如何又能把自己推销出去,推不出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