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讨论性学习心得体会(4篇)与202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汇编2024讨论性学习心得体会(4篇)作为一名高中生,身上肩负着升高校的重任,成天总是与题,与课本打交道,于是总想: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却没有深化实践中运用,不知所学知识的有用价值。而且有时我们也会反思:难道我们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吗?真正的素养教育并不在于考试才是唯一的素养和能力的测评手段,实践应该才是最好的明证。假如等将来出身社会才来证明自己的话,也许许多人都有太多的悲伤和遗憾,所以我们何不从现在起,就随时检验自身,这是一种警钟,也是催发我们上进的号角。有时我真想和许多同学一样大声疾呼:“我们不需要做考试的机器!”幸运的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提倡和关注下,我们学校也很重视同学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培育,并将这些计划付诸行动,鼓舞、组织同学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得到了培育自己能力和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在英语老师何老师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和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参加这次校本课程课题讨论活动。在何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们自己很快自选了讨论课题,是有关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对比讨论,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选题比较贴近新教材,而且能培育我们的文化意识,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课题组成员对此课题都感兴趣。我们原以为搞好这个校本课程课题讨论活动是很容易的,不过是进行几次访谈,查查资料罢了。但我们想错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才发觉自己的能力有多差,才发觉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牢,这些能力和知识的欠缺使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就如那次我们采访外籍老师,事前我们把采第1页共8页访必备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到了采访地点正要提问时,大家却手忙脚乱,不小心把话筒给弄坏了,害得好心的外教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修好。当时一位同学悄悄对我说:“唉!这一天外教肯定很难忘喽!”其实,在消除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后,我们很快进入了角色,语言也不那么迟钝了。采访外籍老师是训练我们在面对陌生人,面对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沟通有一定障碍时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养培育,也是个训练英语口语的机会,所以一开始我们难免跟他们闲扯。事后回想whatwespokeenglish,我发觉有那么多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我们平常做题时决不容许犯,也决不可能犯的。比如在采访沟通中我时不时把“he”说成“she”,把“her”说成“his”,也不知当时外教是怎样竭尽全力忍住不笑出声的。而且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我们真正懂得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主动自觉地去探究、去发觉、去学习,帮助我们树立了自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人都有无限的制造潜能,书本上所学的东西通过实践的验证,更能体现其价值,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而且在这次课题讨论活动中,在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不管是对本民族母语文化作了些了解,了解了许多以前书本从未学到的人文知识,也包括目的语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人文现象。它们涉及有本学科知识,也涉及一些跨学科知识,比如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比如:《周礼》、《仪礼》与《礼记》中一些句子“虚坐尽后,食坐尽前。”、“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这是我们以前在一般的语文课本的古文中也难得见到的材料,我们请教了指导老师和语文老师。这个讨论过程使我们既了解了我们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甚至也扩大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增强了我们跨学科讨论的能力。在第2页共8页讨论过程中我们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而且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亲身经历中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都说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共同认识到:知识是基础,实践是过程,培育能力是目的。所以,知识+实践=能力。讨论性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在充实而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这份课题讨论报告,一轻松下来,倒觉得有些不自在了。也许因为在这些日子,我们太过充实,太过愉快了。在这次课题讨论过程,我深刻懂得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