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题命题人:贾刚复核人:史历2010年4月13日试卷一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意识B.物质C.联系D.发展2.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不可知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世界是永恒存在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段话主要体现了()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任意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D.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5.“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是()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扬弃)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A.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B.指导实践C.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不断深化发展认识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7.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8.“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适当地放弃主观能动性也是一种正确的做法B.回避矛盾有时也能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C.并不是所有的人生态度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疱丁解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②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③做事情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④联系是普遍的,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坚持适度原则C.促成事物的飞跃D.量变是质变的结果11.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建国60年庆典,有人概括说“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暧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12.人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性B.自私性C.自保性D.社会性13.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认识事物的活动D.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4.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创造大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①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②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③积极参加创新型实践,大胆怀疑和超越④以科学理论为出发点,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就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A.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