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给每个同学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同学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同学分组实验,提示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沟通。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同学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同学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沟通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同学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同学实验3.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同学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4.沟通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同学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烧杯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请四位同学上来,取三个凳子,大家围绕凳子转圈,当老师喊停的时候,大家立即找其中的一个凳子坐下,看谁没有凳子坐就被淘汰出局。同学做游戏。你为什么没有坐到凳子?——自己想坐的凳子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聪慧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