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马克思的五部门联系平衡表:一个现代解释张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内容提要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蕴含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思想被重新发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思想的考察,发现马克思为说明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而构建的五部门联系平衡表及其交换过程分析,不仅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最初表达,而且是一个投入-产出模型。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先驱。同时,借助于马克思五部门联系平衡表可以实现马克思抽象再生产理论的具体化、应用化并使之取得现代形式。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五部门平衡表现代解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蕴含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思想被重新发现。由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出清的总量-结构条件,因而这一理论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先驱。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尔德曼遵循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包含的经济增长思想,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并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做出了理论预测。由于费尔德曼的工作,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被确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真正思想来源。本文将要考察的马克思首创的五部门联系平衡表,是马克思最初表达他的社会资本再生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析工具。对马克思五部门联系平衡表的现代解释使我们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先行者。借助于马克思五部门联系平衡表可以实现马克思抽象再生产理论的具体化、应用化并使之取得现代形式。一、马克思的五部门联系平衡表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剖析了穆勒等人坚持的供给等于求从而否定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错误教条,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穆勒等人的教条实际上用直接交换代替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把直接以使用价值而不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当作前提,从而否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①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一方面具有无限制发展生产力、不断扩大生产领域的内在冲动;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由资本主义生产本身所造成的限制。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产生相对生产过剩危机。②针对蒲鲁东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归结为工人不能买回自己的产品的论点,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实际上不理解价值和价格,不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③顺便指出,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即工人怎么会在他购买的商品价格中既支付了利润,又得到了自己的必要工资,以及实现剩余价值或利润、资本进行积累的货币的来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学的伪问题。④为了说明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马克思详细分析了各资本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为这一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析工具,马克思创造了一个以生产部门为基础、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换关系来说明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部门间联系平衡表。⑤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平衡表的出发点是待实现的社会总产品。为说明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马克思根据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用途,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为A、B、C、D、E五大类。其中A和B为原料,C为机器,D为资本家消费的剩余产品,E为工人消费的必要生活资料。与此相适应,社会总生产被划分为五个部门(五个资本家):两个原料生产部门A和B,机器生产部门C,剩余产品生产部门D,必要产品生产部门E。同时,马克思根据他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原理,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C+V+M三个部分。为便于分析,马克思假定每个生产部门的总再生产规模均为100价值单位(塔勒),社会总再生产规模为500价值单位(塔勒);在每个生产部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