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介绍广西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根据广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广西农村地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关键词】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对策;建议引言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由于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点。频繁的灾害天气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加之山区地域人口分布不均,经济条件差,农村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差,因此,抓好农村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1广西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近年来,广西地区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通过利用网络、广播、报纸、大喇叭等扩展了不少渠道。发布定期的月报、旬报、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等形式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信息。在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时,能够及时将天气预报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灾害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天气可能带来的损失。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虽然获得一定成果,但在服务农村农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服务农村的公共气象信息适用性不强,服务性差。当前阶段,农业现代化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气象对于农业生产、产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和方式还无法真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体系上建设不完善导致气象信息传播范围和及时性跟不上新时期农村发展要求。农村气第1页共5页象信息与农业生产无法配套导致计算机在分析数据时性能不完善,无法针对实时变化的气象数据给出快速准确的预报结论,如遇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需要发布时,不能第一时间发送至农民手中,造成服务信息无法完全适用,间接造成农业生产损失。(2)获取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条件单一,体系建设不完善。虽然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方式已从服务短信发展到网络、电视及电话,但是受地形和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大多数农村中网络通信设施并不完善,传输率得不到保障,加上多数农村居民不愿花费资金拨打气象服务热线,或是登陆使用实时气象服务订阅号了解天气变化,仍是单纯依靠气象短信获取天气信息,而往往气象短信内容较为简短,农村居民获取信息量有限,气象信息传播时效慢。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性差,直接导致所提供的信息价值远低于实际运用价值。(3)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缺乏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人员大多来自县级台站或是农村干部兼任,这样一支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与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气象信息员在向农村居民普及气象常识时,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传播知识过程中无法将完善的科技常识传授到农村居民当中,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暴露出在农村气象公共服务中的漏洞和不足。(4)政府资金投入量有限,双重财务体制尚未完全落实。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地域性等特征,成为政府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就目前整个广西而言,政府在投入该项事业经费支出力度不大,专项资金较少。近年来,依靠气象科技服务收入赚取的经费也无法弥补气象经费不足的事实,仅靠气象部门难以支撑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所需开支,导致信息传播渠道受限,网络系统不完善,并未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2对策分析针对广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拓宽气象服务产品发送渠道,实现“气象信息进农家”。第2页共5页(1)为保证气象信息传播能够真正传到每一位需要的农村居民手中,应继续加强农村大喇叭建设进程,提高乡村大喇叭播放质量,既不给农民造成生产生活困扰,同时能够及时有效传播气象服务信息。(2)转变为农服务手段,适度增加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