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的性质》教案教案背景:空气对于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同学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讨论它的性质,把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同学做好实验,认真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教学课题:苏教版学校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空气”这个名词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同学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同学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奇面纱。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同学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2.能根据吹气球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4、通过比较,小组沟通。让同学尝试自主猎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欢乐。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同学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同学认识空气的性质。3、培育同学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4、激发同学科学探究的兴趣,培育同学积极的探究态度。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让同学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教学准备:杯子10个、食品袋16张、报纸、硬纸4张、盛有水的水槽9个、粉笔、气球(20个)、吸管(15个)、注射器(9个)、塑料瓶9个、剪刀、实验记录单9份等。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这样一直到我喊停为止。2、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3、为什么会这样呢?4、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空气。(板书:空气)【意图: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引导同学调动自身的体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客观存在及对生命的重要价值,使讨论对象、探究主题得以凸显。】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讨论1、引导同学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讨论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满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2)在找之前先在小组内轻声沟通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的,并记在记录纸上,注意实验时听从组长安排,轮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讨论,尽量不损坏材料,注意安全,需要我帮助的请举手。(3)同学领材料,动手做。老师巡视,有意识的分别给一些小组加一种材料(硬纸或塑料瓶)。(4)各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讲得有没有道理。【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沟通,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讨论的思想;并引导同学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觉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你觉得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同学发觉: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假如同学发觉了空气具有流动性、有弹性,老师临时改变下面内容的顺序)老师相机板书: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三、观察实验,在现象中认识性质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假如不小心浸湿了,请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把各自的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纸上。1、同学猜想。2、实验验证。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同学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洁净,然后才取出纸团。)3、老师可以稍作示范。4、每个小组开始实验,记录。老师巡视、指导。5、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老师先提问纸团没有湿的小组:“为什么杯子浸在水里,你们的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