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乡镇优秀中青年干部,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县委决定从现在起,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乡镇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村任职。现提出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和乡镇中青年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选派乡镇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村任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乡镇中青年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及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二、选派条件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较大发展潜力。2、熟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知识,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热爱农村工作。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参加工作3年以上,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是中共正式党员、国家正式干部。身体健康,能坚持驻村工作。4、原则上应是县委组织部门备案的副乡局级后备干部。三、选派名额及办法选派名额为每个乡镇每年1—2名。人选采取个人自荐和乡镇党委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各乡镇党委确定具体人选后,填写《XX县区选派乡镇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村任职基本情况登记表》,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四、选派去向、任职时间和主要工作任务选派去向主要是本乡镇内各级党委培树的先进村,或每年倒排出的后进村,或具有代表性的中间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时间为1—2年。主要工作任务是:第1页共4页1、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带出一个好的村领导班子;健全村各种组织,完善村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创建“花园式”村部,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化、正常化、制度化;促进后进村整顿转化,帮助中间村进档升级,推动先进村巩固提高。2、充分发挥文化素质高、信息量大、有专业知识的优势,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村班子分析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搞好经济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教育,提高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引导带动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加收入;立足本村资源,广辟门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3、加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做好农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注意发现和总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典型做法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5、自觉在实践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接受锻炼,经受考验,不断增长工作才干。五、到村任职后的管理1、到村任职后,要与原工作岗位完全脱钩,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吃住在村,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由县委组织部、联系办(县委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县委组织部、联系办建立其在村工作实绩档案。2、实行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制度。到村任职后,要认真制定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经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审核可行,与县委和乡镇党委签订任期工作目标、年度第2页共4页工作目标责任书,作为年终和任职期满考核工作实绩的依据。3、实行工作日志和工作季度汇报制度。在村任职期间,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详细记载工作开展情况,县委组织部将不定期调阅;每季度将在村工作、学习、思想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在下季度的前10日内,分别经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审阅签字后报县委组织部。4、实行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县委组织部、联系办和乡镇党委对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实绩初步考核,年终进行一次工作实绩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