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陕北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开展状况、报销程序以及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看病就医的承受能力,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满意度及新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探讨并提出以解决农民看病负担为目的的建议。加强宣传、正确领导;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关键词】陕北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政府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惠民利民政策,也是解决农民看病就医这一社会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在许多地区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进行了统筹发展,本次调研主要调查陕北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参考性与指导性的建议。一、数据来源及样本信息1、研究对象。为了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开展与实施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研究小组以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为调查区域,以1149个参合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问卷,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来收集数据。2、研究方法。(1)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49份,回收率为94.72%。(2)研究人员构成:调查人员由经过培训的10名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二学生组成(均来自榆林、延安,成员积极性高,涉及地区广,收集数据准确,具有代表性),采用走村入户式的自拟调查问卷形式来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分区、分点进行调研,对于识字能力有限或者填写存在问题的被调查者,由调查成员代写,确保数据尽可能完整且有效。二、成果与创新1、农村居民参与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1)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民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越大,才能深刻体会到其在医疗保险方面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了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只占25.1%,而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第1页共6页解分别占62.9%和12%,这也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为农民,知识水平普遍有限。在了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农民中,有6.4%的农民是从报刊中了解到的,23.5%的农民从宣传资料中了解到,从新闻中了解的占13.8%,而从医疗机构中了解的最多,占到了28.8%,最少的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只有5.6%。(2)参合的经济能力。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参合是要建立在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5%的农民认为参合费用太高,29.1%的农民认为住院医疗起付标准太高;陕北农民虽多数解决了温饱,但普遍不富裕,在对他们家庭年收入的调查中,5.2%的农民在十万以上,19.1%的农民在五万到十万之间,34.1%的农民在一万到五万之间,而年收入在一万以下的达到了41.6%。(3)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情况。熟悉了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对农民参合受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6%的农民对报销比例非常清楚,31.6%的只是清楚,而46.9%的农民则表示了解一点,16.9%的农民一点也不清楚。大部分表示只是家人给他们报了,其余的什么也不知道。对任何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一旦有疾病缠身,那么对于农民的整个家庭来说都会是巨大的打击。这时候如果他们对参合报销比例不了解,那么他们参合就没有多少热情,导致无法报销部分医药费,经济负担重上加重。(4)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运行情况。农民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的满意与否,是评价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最主要的依据。调查结果显示,28.3%的农民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持满意态度,59.9%的农民表示基本满意,11.7%的农民则表示不满意。由于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运行重点主要是在县级以上医院运行的,所以在县级以上医院看病的农民最多占到了76.1%,在私人诊所,村卫生及乡镇医院看病的农民分别占5.7%、8.5%和3.2%,还有6.5%的农民认为自己第2页共6页可以扛过去不看,因此,农民对各医疗服务机构态度满意与否也就不一样。74.7%的农民都表示市级医院态度最好,市级医院大部分为三甲医院,病人最多,医疗工作者也多,所以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运行也就比较好,农民们能更轻松地享受到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好处。(5)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