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下的社区建设探究农村“空心化”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空心化”对农村的直接影响1.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空心村使大量的土地荒废、闲置,浪费十分严重,然而当下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土资源部所作的调查中,我国的土地撂荒近3000万亩,农村由以前的“袅袅墟里烟”变成了如今的“黍地无人耕”。[5]农村土地的流失,带给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无法估量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2.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空心村外摊式的分布,使得农村的框架拉大、人口分布松散,不利于农村整体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道路网络、给水、排水系统等公共设施的配给增加了难度及建设成本。另外,由于村民的收入还很有限,受传统思想影响,收入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又多用于住宅的更新,致使农业扩大失去生产资金的保障,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3.人力资源不断流失城市化进程中,大多数进城务工的人员为农村里的青壮年,而这些人员恰恰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农村人才匮乏与资金缺乏相比,农村人才匮乏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短板”。[6]农村留守的“老弱病残”无法担任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对XX省zj市某街道24个行政村留守人口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图示如下。4.留守人群逐渐边缘化青壮年的流失,农村家庭承载的养老育幼的传统功能弱化。留守妇女要承担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责任,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及长期的分居生活导致家庭不和睦、婚姻不稳定。同时,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留守老人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由于缺少生活保障和健康照料,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3通过采访XX省zj市某村87位留守老人,统计农村外出子女与留守老人的联系情况,其中经常保持联系的只占47.3%,不到一半,偶然联系的占29.6%,而完全不联系的竟达16.7%。5.居住环境严重影响农村“空心化”,既破坏了整个村庄第1页共9页的景观布局,更影响了农村的居住环境。“空心村”内房屋年久失修、破败萧条,公共设施简陋,导致农村的卫生环境“脏、乱、差”,糟糕的居住环境也使村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二)“空心村”对城市的间接影响“空心村”的结果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进城后并不能与城市完全融合,城市的安全和稳定面临挑战。对XX省zj市128名农村外出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农民进城后的生活成本提高,加上原在农村通过耕地所得的收入大大减少,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达57.3%,超过一半,相比其在农村务农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相差甚远。通过对该128名农民的流动去向所做的职业分析发现,在服务业、建筑工地等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低、工作强度相对较大的行业,就业的人员占近90%,服务行业主要集中于餐饮业、保安、清洁工、保姆等,进厂务工多集中在手工业、机械工及搬运工等行业,而建筑工地上几乎都是农民工的影子。此外,城市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影响城市的稳定和安全。(三)“空心村”对社会的广泛影响1.农业钝化、“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历来有着自给自足的传统,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粮食的供给受到挑战。中国目前有1.3亿留守人口,而这些人口中80%都是50岁至70岁的老人[7],剩下的为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人员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承受过重的劳作,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因无人运作而遭荒废,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城镇化冒进、社会冲突加剧《20XX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目标过高的问题;甚至,由于农民进城后得不到切实的社会保障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8]。城镇化的冒进,对农村的稳定将产生影响,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3.社会矛盾激化、秩序受到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日益紧张、宅基地增值空间可观,加上农民极力渴望摆脱贫困,家族内或第2页共9页家族间很可能因利益而大打出手。同时,随着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加强,交织着多重文化的冲击,价值观趋多元化、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