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教育情况调研新农村,新形势,新机遇。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农村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各项事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是一个既现实又具前瞻性的课题,市老年大学协会理论研究会五市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研。一、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平度、胶南、三市按经济状况好、中、差三个层次选取了27个镇(街道)、324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在XX县区随机开展了座谈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掌握的基本情况是: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势在必行。被调查村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5.8%,其中市夏格庄镇夏五村为22%,比例最高;XX县区南村镇崖头村为11%,比例最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对文化程度调查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75%,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镇级老年学校学员主要以离退休干部为主,文化程度相对稍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约占15%;初中至高中学历达75%;初中以下学历为约10%。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农村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高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势在必行。二是农村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多数村庄还不富裕。被调查村庄中,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约占3%,XX县区李家石桥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300万元;年集体收入10-100万元的村庄约占5%;年收入5-10万元的约占20%;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庄约占72%,其中不少村庄没有集体收入,仅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年人均收入差别也较大,最高的XX县区李家石桥村达10560元,最低的村庄是市镇河头村仅3200元。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出现了一批经济强村,但多数村庄还不富裕。第1页共6页三是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但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旺盛。农村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多以看电视和扎堆聊天为主,订阅报刊杂志的很少,有养花养鸟等个人爱好的也不多,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但调查发现,一些富庶的村庄和有文化底蕴的村庄,近几年精神文化生活活跃起来,组建起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舞狮队、庄户剧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老年人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农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旺盛。四是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调查中发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村庄经济状况不错,村庄负责人对发展老年学校的积极性不高,村里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也不高;第二种情况是村庄的经济状况一般,但从镇党委到村级组织对发展老年教育有热情,老年教育开展较好;第三种情况是部分村庄已经建起老年学校并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主要负责人的更替,老年学校归于名存实亡。可见,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体制和机制的约束。五是农村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查发现,农村资源缺乏与资源闲置的现象并存,一方面发展老年教育缺乏场所、设施、资金等,一方面现有资源用途单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形势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有利机遇:一是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涌现出一批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甚至过千万的经济强村,财富的增长使部分农村具备了发展老年教育的物质条件。二是新农村建设促进思想解放,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农村建设在改善了农村衣食起居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农村正在改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农村老年人在衣食丰足的基第2页共6页础上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对老年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为农村老年教育搭建起发展平台。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投入大量精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