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报刊的数字化发展——以《日本经济新闻》为例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数字化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世界各行各业,新闻传媒业更不例外。传统报业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变局,逐渐显现出平面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数字报业成为传统报业二次崛起的一种必然选择.是推动其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媒体中,《日本经济新闻》作为世界三大财经报纸之一,在十数年的发展下逐渐成为数字报业发展中的翘楚。本文将以《日本经济新闻》为例,研究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启示。关键字报业寒冬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已进行了近百年。有些人曾经断言。新媒体无法完全取代旧媒体,新媒体与报纸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共存的关系,但新媒体媒体很难完全取代传统报业。然而,在数字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持续加深。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媒体无论是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互动性、信息发布的效率、信息接收与阅读的便捷性、信息传播及接收的成本等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明显地超越了纸质的报纸媒介。彭博新闻社首席内容官诺曼·珀尔斯坦认为,在20年之内,大部分美国报纸会放弃印刷出版。数字化发展对报业的生存环境形成全面的、直接的和猛烈的冲击,报业将面临越来越巨大的生存挑战。在传统报业时代,报纸是报业唯一的生存形态。围绕报纸生产和销售,报业在印刷、广告、发行等价值链上全力以赴。但是,在数字化报业阶段,报纸没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杨晓白编译的《报业2007:美国报业生存现状报告》,近几年美国报业在发行量、读者数量和广告经营额三个指标上全面下滑,呈衰落之态。英国报纸的发行量也不容乐观,从l990年以来,人口只有5700万的英国,报纸读者就减少了500多万。我国报业的发展现状同样不容乐观。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认为:“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O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在数字时代报纸没落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报纸存在时效性差的先天不足。报纸发行周期一般为1天,在传统报业时代新闻时效性的弱点并未显示出来。但到了网络时代,报纸的这个缺陷绽露无遗。例如2008年5月12日14:08分汶川地震爆发,l8分钟后新华网开始发布地震消息。短短几个小时所有门户网站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把地震消息呈现在‘首页的显要位置。但是只到第二天,各大报纸才将地震新闻发布出来。显然,在以时效性为新闻生命力的今天,报纸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纸张成为报纸发展的沉重包袱。目前报社每天要消耗数以吨计的纸张,随着纸张价格的上涨,报纸的低价策略为自己背上沉重包袱。另外报纸纸张消耗也存在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再次,年轻一代没有读报习惯。在美国,2O世纪60年代每5个人中有4个人每天读报,但现在不到一半的人,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中国也存在类似的变化,据一项关于江苏大学生媒介接触的调查(2007)显示,网络是大学生最喜欢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而近一半的学生一周只看一次报纸。显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年轻一代的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网络而不是报纸。如此大数量的市场决定了未来报业发展的方向不在报纸媒介上而在数字媒介上。因此,在通讯技术高度发展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化成为国外大多数报刊的必然选择。1.数字化及数字报刊的内涵数字化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但什么是“数字报业”呢?“数字报业”是立足报业本质,对传统报业发展形态的重塑以及在一个更高形态上对报业核心能力的重新把握,即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为手段,增强对新闻和一切有价值的内容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增强对内容的营销和增值服务能力。如果给这个战略一个清晰完整的框架,它应当包含7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和环节:一.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