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党员情况调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妇女日益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农村女党员的“半边天”作用,既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课题。为配合县委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女党员工作,县妇联对全县发展农村女党员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县145个行政村共有党员3403名,其中男性党员3015名,占总数的88%;女性党员388名,占总数的12%。女党员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37名,占女党员总数的9%;31岁至40岁89名,占女党员总数的22%;41岁至50岁81名,占女党员总数的20%;50岁以上178名,占农村女党员总数的45%。女党员按党龄划分,10年以下的142人,占女党员总数的36%,11至20年的116人,占农村女党员总数的29%,21年以上的103人,占农村女党员总数的26%。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女党员191名,占女党员总数的49%;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女党员97名,占女党员总数的2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女党员31名,占女党员总数的7%。二、发挥作用情况近年来,县妇联积极号召各级妇联组织努力找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思想上求突破,在发展上突重点,在培养上下功夫,在考核上严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广大农村女党员在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各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业。如我县**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建成了千亩葡萄园,成立了**村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妇女79人,形成了一村一品,以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如今**村巾帼科技示范园已成为**镇妇女工作的标志性基地,**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10,114元增加到20XX年的13,300元。20XX年,该协会被全国妇联、国家农业部、国家第1页共4页科技部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女性入党积极性不高,后备人才缺乏。农村女性一般都是家庭妇女,忙于家务,参与社会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小,接受锻炼提高的机会也少,有些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参与社会活动。女性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年轻的有知识的女性绝大多数外出务工,致使女党员后备人才缺乏。二是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农村女性更多扮演的是家庭主妇角色,大多没能超脱家庭束缚,没有远大的理想,往往是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思想上缺乏向党组织主动靠近的意识,从而形成培养和发展农村女党员较为被动的局面。三是农村女党员数量较少,学历普遍较低。近几年,我县发展农村女党员数量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比例仍然偏低,三年来,我县共发展农村女党员68名,占总数的17%,发展农村女积极分子194人,占总数的21%。从学历上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女党员仅为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村女党员却占农村女党员总数的49%。(二)原因分析1、传统性别观念是阻碍发展女党员的思想根源。受传统观念影响,女青年自信、自强、自主的意识不强,体力上的弱势及家庭负担所带来的依赖等心理因素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女性入党和女干部“挑重担”还没有被社会普遍认同。社会上一部分人,特别是农村的部分干部、群众,对妇女加入党组织和参政议政怀有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妇女群众入党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农村女党员的比例越来越低。2、农村妇女自身素质欠缺是阻碍发展女党员的内在因素。(1)参政意识不强。由于受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长期在社会中处于低弱的位置,一直存在着自卑、依附、服从等心理弱势,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高,参政意识比较淡漠,对成功的期望值较低,不敢也不愿担当重任,任何事情第2页共4页总把男人推在前面,男人说了算,满足于围着“锅台转”,衷情于相夫教子,不愿抛头露面参与社会活动,思想上缺乏向党组织靠近的主动意识。(2)思想不够上进。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新女性的解放,许多有文化、有干劲的年轻妇女都外出经商、打工,一心扑在个人及家庭致富上。有的女性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