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B.新闻价值C.新闻头脑D.新闻政策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A.选择采访的时机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C.选择采访的场所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C.是否尊重事实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思想更加开放B.有思想活动C.有细节与故事D.不受答案的限制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D.采集新闻材料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A.求实性B.多变性C.灵活性D.公开性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找本人核实B.物证核实C.多方核实D.技术检验核实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A.事前观察B.事后观察C.同步观察D.逆向观察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A.适当合理想象B.表达严谨C.用事实说话D.个体真实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A.紧跟形势B.调查研究C.客观实际D.舆论导向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A.高潮迭起B.委婉曲折C.新鲜活泼D.鲜艳华丽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A.刊载通讯B.刊载新闻C.刊载故事D.刊载散文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A.注重现场感B.强调简短C.强调生动D.注重时效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对比式导语B.并列式导语C.描写式导语D.评述式导语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A.社会背景B.客观背景C.文化背景D.事物背景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A.描述B.说明C.刻画D.议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