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服务实施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新农村气象服务管理,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条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0XX〕15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新农村气象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新农村气象服务是指面向基层开展的健全基层气象组织管理网络、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和提高民众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的服务活动。第三条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第四条县(市、区)、镇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新农村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第六条县(市、区)、镇(街道)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结合政府其他工作作出部署、开展检查、实行考核。各行政村(社区)的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由所属镇(街道)负责管理。对在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七条为强化气象服务的基层保障,南湖区、秀洲区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气象主管机构建设。第八条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在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承担本级行政区域内新农村气象服务的业务管理工作。第九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气象协理员和所辖村(社区)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初审和管理,初审情况报县(市、第1页共5页区)气象主管机构核准。第十条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任职条件:(一)气象协理员可由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镇(街道)水利农技人员、民政人员、安全员、应急人员等工作人员兼任,且热心气象防灾减灾公益事业,具备相应的履职条件。(二)气象信息员可由村(社区)主管安全的人员兼任。(三)气象协理员应通过设区的市气象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上岗证。上岗证有效期5年,每年由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年检,年检不合格或逾期不年检者,上岗证自动失效。(四)气象信息员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培训,具备气象防灾减灾基本常识。(五)一般要求年龄在5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身体素质良好。第十一条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审核任用程序:(一)符合协理员、信息员任职条件的工作人员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报的气象协理员进行初审,对申报的气象信息员进行审核任用,对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无法履行工作的,应及时予以变更。(三)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将经过初审(变更)的气象协理员名单报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核准。第十二条气象协理员工作职责:(一)负责本辖区气象信息员管理、考核工作;(二)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协助镇(街道)负责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三)负责本区域内气象灾情的收集和报告,负责特殊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报告;(四)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本区域内气象设施的日常维护及管理;(五)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协助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第2页共5页(六)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其他相关工作。第十三条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协助本行政村(社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负责本行政村(社区)区域内气象灾情的收集和报告;(三)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收集并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建议。第十四条气象主管机构职责:(一)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协理员的核准工作,组织气象协理员培训工作和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协助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二)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协理员业务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报告当地政府,反馈给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三)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建立与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