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容器一、电容的定义两个导体被绝缘体分开而相互靠近构成的总体,称为电容器,简称电容。用字母“C”表示,存储电荷的容器。二、电容的单位法拉法“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1F=106UF1UF=106PF1UF=103NF1NF=103PF三、影响电容容量的因素1、极板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容量越大,反之,容量越小。成正比2、极板间的距离有关:间距越大,电容容量越小,间距越小容量越大。成反比3、跟介质(绝缘材料)的薄厚有关:绝缘性越好的容量越大,而介质越厚,容量越大,反之越小体积大小与电容器容量大小无关,体积越大,电容容量不一定变大。四、电容器串并联1、电容串联把两个电容或两个以上的电容器首尾串联在一起,组成串联电路(1)电压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U总=U1+U2(2)电流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I总=I1=I2(3)容量电容器串联,相当于增大了极板间的距离,总容量减小,比其中最小的容量还小。总容量的倒数等于各分电容容量倒数之和:1/C总=1/C1+1/C2C总=C1×C2/C1+C22、电容并联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容器头与头尾与尾并接在一起组成并联电路(1)电压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U总=U1=U2(2)电流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I总=I1+I2(4)容量电容器并联,相当于增大了极板的横截面积,总容量增大总容量等于各容量之和C总=C1+C2五、电容器充放电原理1、容器充电(1)定义:电容器从无电到有电直到饱和,这种过程称为电容器充电。(2)原理当电容器接通电源瞬间,电源开始向电容充电,电源正极向正极板提供正电荷而电源负极向负极电荷。电容器两端电压由小到大变化,电容器两端有电流产生,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电位差逐渐减小,电容两端电流逐渐减小,总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位差为“0”。电流为“0”。电容器饱和。充电过程结束。充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是由小到大变化,而电流是由大到小变化。2、电容器放电(1)定义:电容器从胡电到无电,这种过程称为电容器放电。(2)原理如图与负载(灯光)相连时,电容器开始放电。电容器正极板正电荷经过负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灯泡亮)。随着电容器中的电荷逐渐减小,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降低,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容器中电荷全部消失,电路中电压为“0”,电流为“0”,放电结束。放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是由大到小变化,电流是由大到小变化。六、电容器特性通交、隔直,即通交流而隔直流隔直流原理:当接通电源瞬间占有电流通过给电容充电,当电容饱合后,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电压时,电位差为“0”,电路中电流为“0”,因为直流电的电压电流是恒定不变的,所以电容器接在电路中没有电流,即隔直流。通交流原理:当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时,由于交流电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出现变化的电流,即通交流赔偿在电路中是电容器反复充放电形成的电流不是电荷直接通过电容器。七、电容器的作用:滤波、耦全、旁路、退耦1、滤波:电容器端接电源的正极而另一端接地,在电路中该电容称为滤波电容2、耦合:经电容传递交流信号,而把直流电隔开,该电容称为耦合电容3、旁路:将杂波信号滤除入地,输出的所需的频率信号,电路中该电容称为旁路电容4、退耦:经电阻后由电容器把脉冲电滤除入地,该电容称为退耦电容容抗: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抗称为容抗对高频容抗小对高频容抗大容量小的电容容量大的电容对低频容抗大对低频容抗小八、电容的种类1、按结构分:固定电容单联可变电容双联2、按材料分:瓷片电容、电解电容、涤沦电容、云母电容<1>、电解电容:CDXX分铝电解电容和钽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是以铝金属为正极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为绝缘材料,负极是固体或非固体电解质,在电路中正极接电源高电位负极接电源低电位,电解电容引脚长的为正,引脚短的为负。正极介质电解质负极·钽(tǎn)电解电容CAXX钽电解电容是以纯度很高的钽粉或钽片压制而成。其特点如下:①、钽电解电容比铝电解电容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高压一般可在85℃—200℃。②、体积小、价格高:电解电容一般用在低频电路中,容量在零点几微法到几千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