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作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市,我市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为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近期我对全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及建议如下:一、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加大了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我市农村社会逐步实现弱有所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处于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型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投入324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资83万元使贫困生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着力实施并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饮水工程”、“教育信息网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任务,共消除d级危房27*2平方米,新增勤工俭学基地250亩、劳动实践基地210亩,配置学生标准化课桌凳1800余套,90%的学校基本建成校园网,初步形成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已基本确立并日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改(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利用降消项目、农村服务能力项目、农村三项能力项目、卫生院设施配套项目更新了医疗设备配置,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整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农村交通状况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止20*年底,全市201个村共完成通村路建设1386.423公里,通村率达92.6%,今年底可达100%的村通水泥路,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便捷,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水利建设取得第1页共8页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截至去年底完成总投资2636万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了15个乡镇(办、处、区)45个村9.4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剩余10.99万人将在20XX年前完成;广电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所有乡镇均已实现有线电视光纤联网,有126个村连通有线电视,177个50户以上自然村圆满完成了“村村通”,2万余户顺利转星调整,为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乡共投入528万元用于计生服务机构形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其中新建服务站5家;争取扩大内需项目资金60万元,改(扩)迁建服务站3家;投入49万元为全市17个计划生育服务站更新完善了设置配置,全面提升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二)惠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工作、“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市已纳入农村低保对象8782户13700人,已纳入“五保”供养251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得到了适度提升,农村福利院由16所增加到37所,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农村最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所改观,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缓解了基层党委政府压力,稳定了民心。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当前农民参合率达92.82%,今年元至三月份有2.51万参合农民受益,实际发生医药费用1037.72万元,补偿总额为436.26万元,补偿率42.6%,农民真正得到了更实惠、更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市文体局为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送电影、送戏下乡”为载体,元自五月份送电影下乡310场次,送戏22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良性循环,全市关爱女孩基金已超过30万元,2600户农村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扶;913人奖扶对象和142人特扶对象的上报准确率、资格确认率和基金发放到位率均达100%;育龄人口“三大工程”严格遵循有关免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97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参保资金9.7万元已统一划拨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并办理了保险手册;扎实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育文明第2页共8页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争创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