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分析摘要。时代在快速发展,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针对目前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切实优化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优化对策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应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水平而言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时,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保障提出的要求。一、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老年生活的美好规划一般都是希望将来能够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然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观念的变化,许多中国家庭的格局发展逐渐呈现出独立化和小型化的趋势。此外,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层面的生活质量需求日渐提高,农村地区许多青壮年都纷纷外出务工,大批量地涌入城市地区,这就使得许多老人被留守在村中,即所谓的“空巢老人”。由于这些人常年在外,很难及时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养老功能被进一步削弱,这就给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二)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工作主要是以老年人生活的社区为基础,为其提供可及性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键在于要有完善的有效服务供给,包括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持续性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等。然而,就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第1页共3页来看,普遍缺乏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覆盖率仅为6.5%,远远不及城市地区。虽然部分农村地区的设施水平比较齐全,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服务观念和可行的养老保障服务计划,使得许多设备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有效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三)缺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目前,参与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都是志愿者人员,缺乏专业化的人士,由于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较难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从事养老保障服务事业的工作人员都是由于自身能力水平有所欠缺,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故而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是很强烈;第二,多数参与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人都没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在正式入职前只接受过短期简单的岗前培训,对于基本的日常生活护理常识等认知不足,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第三,多数从业人员不具备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无法给予老年人精神层面的上抚慰关心,自然也就难以满足他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二、解决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研究(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政策。要想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完善其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适的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一方面,当地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安排人员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适的养老政策;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性投入力度,建立配套的检查监督、服务评价等政策,以有效应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问题,实现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增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政策间的合力。(二)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应当以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供给。如果养老服务供给提供的服务内容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相符合,不仅无法充分体现我国开展农村社会养老第2页共3页服务保障事业的价值意义,这种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