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的规划与实施】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式学习而言,泛指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身边资源进行的学习,其学习形式多样,包括会议、交谈、玩游戏、看书、网上搜索等。1996年,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人们学习到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中,有70%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但在过去的几年中,绝大多数组织培训部门的管理者仍然将重点放在正式学习上,这种情况在2011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bersin发布的《2012企业学习概况报告》(thecorporatelearningfactbook2011)显示,在2011年,25%的美国公司投资了非正式学习工具或服务。很多大公司在非正式学习上投入的预算,平均支出高达四万美元,比2010年的支出多出两倍。非正式学习的四种模式非正式学习在任何组织中都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培训部门对非正式学习加以系统规划、引导和促进,将极大增加企业培训的效率。非正式学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我们建议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见图表1):第一,从知识传递的模式来看,非正式学习可以分为从媒体到人和从人到人两种模式。其中,从媒体到人模式包括从图书、广播电视、网络、知识库等媒体中及时获取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其又称为按需学习;从人到人的模式包括通过直接交谈、会议、电话、邮件等方式从他人获取知识,这种方式需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因此又称为社会化学习;第二,从应用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非正式学习又可划分为传统方式和网络方式。传统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读书、参加会议等。网络方式包括应用网络搜索、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借助于以上两大视角的分类方式,可以进一步将组织中的非正式学习划分为四种模式,分别为:传统媒体互动模式、传统人际互动模式、网络媒体互动模式、网络人际互动模式。图第1页共3页表2至图表5分别列举了这四种模式的优劣势、适合领域和应用案例。培训部门通过对企业现状、人群特点、应用领域、现有条件进行调研评估,可以筛选出最成熟的非正式学习项目进行应用推广。在选择非正式学习模式时,企业还需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要把关注点放在那些已经在企业中存在的非正式学习模式上,发掘、梳理并且规范化管理现有的非正式学习,达到深入的应用效果,这远比推行一个新的非正式学习模式更容易。第二,对于网络方式的非正式学习,要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普及程度。通常,那些人人皆知的成熟的互联网应用,移植到组织内部后会更易推行,如企业博客、企业qq群等。第三,非正式学习项目还要确保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关联性,只有那些与企业核心业务紧密关联的学习项目才能够持续长久。实施的五个阶段非正式学习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组织中的非正式学习从偶发、非常态转变为系统化、常态化的过程。通过对非正式学习项目进行规划、实施、推动以建立持续服务支持机制,使非正式学习“正式化”。通常,非正式学习的实施和应用包括五个阶段(见图表6)。传统的非正式学习项目由组织内部的应用单位直接发起和实施即可。但是网络化的非正式学习项目需要借助于技术部门以及外部供应商的支持和帮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将会大幅降低企业实施网络化非正式学习的成本和难度。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上免费的开放源码软件来搭建非正式学习网上环境,包括网络社区、维基、博客、微博等社会化软件。非正式学习的推广策略与一般的正规培训项目相比,非正式学习项目更注重长期效果,其短期效果不易显现。因此,非正式学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多种推广策略,使其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第2页共3页常见的应用推广策略包括:第一,组织上的保障与支持。随着非正式学习的深入应用,培训部门应考虑增加“知识管理”“学习服务”及“网络学习”等相关岗位,为非正式学习提供组织和人员的保障。第二,通过综合应用带动非正式学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非正式学习模式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完全独立的非正式学习模式越来越少。例如:企业在开展“读书会”活动的同时,会在网上的学习社区中开设“读书心得”讨论区,并且举办面对面的读书分享活动等。第三,营造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现状与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