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兰州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和谐,促进兰州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加快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意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实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等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统筹”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统筹”的改革要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新的改革思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1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一是经济要繁荣发展,二是社会要全面进步。就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经济应该优先发展,是第一位的;第二,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社会是一个整体,必然要求社会发展与之相配合;第三,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因为发展生产和一切经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1页共5页从兰州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劳动产品少,只能初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即协调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社会剩余产品增多,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发展本身也对科技、教育、社会环境提出了要求。三,经济高速发展以后,社会发展的内容日益丰富,人对全面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经济发展将服从于、服务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2兰州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4.56%,年均增长1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3元,年均分别增长7.83%和6.24%。由于认识和体制、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现在兰州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发展却滞后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协调。第一,经济发展了,经济结构调整了,但社会结构没有相应的调整过来。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等等。就以就业结构、城乡结构来说,2005年,XX市生产总值5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29:46.85:47.86调整为2005年的3.90:44.09:52.01。这表明,XX市已经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社会。但还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就业结构,占42%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城市化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关系严重失衡,许多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第二,经济发展了,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第2页共5页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教育和卫生事业领域。教育领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