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工作的五个结合】编者按。社会发展正由单一走向多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汇,观念的融合,环境的变迁,使得社会愈来愈丰富、复杂,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样、细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下的学校教育必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趋势,学校管理也随之细化,涉及范围也逐渐扩大。2008年7月,原六灶中学、六灶中心小学由于撤乡并镇和其它种种弊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能为继。XX县区教育局为了维护千名学生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其两校依法更名为六灶学校,按照九年一贯制的模式运作,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新路子。三年多来,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讨论、思索,外出考察,认真总结了外校的办学经验找出了我校管理中的不足,致力于科学管理提质效,务实创新上品位,使六灶学校面貌大变,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为抛砖引玉,现将摸索出的点滴做法总结成文,以图专家、同仁赐教。一、上派与竞选相结合的管理班子。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为两校合并而成,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显得十分重要。校长又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XX县区教育局经过反复筛选,任命了既懂中学教育管理,又懂小学教育管理人员任该校的校长。其他班子成员经过民主推荐出肯干工作、事业心强、熟悉业务、作风正派、师德高尚的同志差额竞争上岗,为学校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统一与分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上对领导班子成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既懂中学教育管理,又懂小学教育管理,统一领导分条块管理还暂不具备。所以根据我校的校情提出了统一领导分块负责有分有合的管理模式。即:校长室(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块负责),教导处(教导主任负总责,两个副教导主任负责中学教导工作,两个副教导主任第1页共4页负责小学教导工作),团少部,总务处。这样的管理模式,条目清楚,有利于每个管理者找准自己工作的坐标,务实创新的开展学校工作;有利于精兵简政,把减少的行政人员,充实到教学的第一线;有利于在每月一次的校务会上商定重大事宜,有利于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上协调周内工作,有利于每个教师都能看到管理者的工作业绩。三、重建与保留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管人人服心不服,制度管人心服口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由两个原独立的行政单位合并而成。为了减少管理者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把学校各项工作管理到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才能奏出和谐工作的交响曲。所以需要重建的制度统一重建。如教职工的学习制度、办公制度、请假制度、申购制度、考勤制度、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作息制度;如果按原来小学是40分钟一节课,初中是45分钟一节课来安排,在一个校区里,一是课间学生活动频繁交叉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上下课发出的信号杂乱无序,叫人无所适从,于是我们经过合理的安排统一为40分钟一节课,这样全校作息分明。为了便于领导的单项工作检查,保留了小学教导工作评估细则。这样使每个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刚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果是一种催化剂,那么柔性管理就是一种润滑剂。其管理的真谛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挖出人的潜能,只有把握了全体教职工的心里脉搏,采取符合教职工心里需要的管理思路,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最大效益,形成办学育人的整体效应。我们采用了“三动”的工作思路。领导带动。管理人员都能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雷厉风行的作风,主动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经过多次民主测评表明,管理班子深受教职工的信赖。活动促动。教职工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具体的载体,学校适时开展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师德业务水平的提高。先后在教职工中开展“讲政治、讲师德、讲奉献、讲实绩”及“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每第2页共4页个教职工明确“老年教师当模范,中年教师当示范,青年教师上规范”的具体要求。通过“树样子,引路子,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