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课程主要服务于财政专业“精财税、通财会、晓投资”的培养目标,从政府预算制度、政府收支科目、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编制、政府收支执行、政府决算等方面,加强学生了解、精通政府预算及其相关方面的财税、会计和预算管理控制知识,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财税、会计和预算管理控制业务技能。课程以各级政府预算实践为基础,从政府预算业务的证、账、表制作及管理等基本业务着手,引入先进的和国际通用的政府预算管理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定量分析,进行政府预算规划和设计。反映政府预算业务所包容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管理实践中的行政性、人文性和技术性内涵;揭示政府预算业务的政策应用和宏观管理、决策功能;阐释预算实践的理论氛围和思维方式。课程配若干业务练习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政府预算知识及其业务技能。第一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第一节国家预算的界定第二节国家预算管理概要第三节国家预算管理程序和方法第四节国家预算管理的目的第一节国家预算的界定一、国家预算的内涵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各级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由单位预算逐级汇总成为部门预算,再将各部门预算等汇总后而形成的各级政府预算。(一)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二)法定程序审批的法律文书二、现代国家预算的成因(一)中外国家预算形成的直接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1、西方现代国家预算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集中在课税权→争夺财政资金支出的支配权→财政控制权,要求政府事先编制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表,经议会审批2、旧中国国家预算的形成起因于新政、改革和外债的压力3.新中国的国家预算因新民主主义夺取国家政权而产生(二)现代国家预算发展的根本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国家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2.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是国家预算发展的决定性原因。三、国家预算的基本特征(一)计划预测性。政府预算是在一定时期收入与支出的数字估算表,国家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前的设想和预计。(二)法律性。政府预算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并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经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后下达的各级预算收支指标,具有法律强制性。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预算。(三)集中性。国家预算是集中性分配财政资金的手段(四)统括性。预算内容应包含政府的一切事务所形成的一切预算收支,体现预算的完整性。预算收以总额列入预算,不应该以收抵支,只列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五)年度循环性。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预算年度内,预算工作的程序按时序通常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决算评估等环节,各环节在年度内依次递进;在年度之间也循环往复。(六)公开性。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订、执行以及决算的全过程也须向公众全面公开,预算内容必须明确,以便于全社会公众及其代表能理解、审查。四、国家预算的组成系统(一)国家预算按政府级次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国家预算的体系构成都是按照国家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来划分,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二)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部门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基础,基层单位预算是部门预算的基础。1.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2.部门预算是反映各本级部门(含直属单位)本系统内各级单位全部收支的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3.单位预算就是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它以资金形式反映着预算单位的各种活动。根据经费领报关系,我国单位预算分为一级单位预算二级单位预算和基层单位预算。五、国家预算的功能(一)国家预算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二)国家预算集中我国财政的主要财力(三)国家预算是为公共商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四)国家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五)国家预算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状态第二节国家预算管理概要一、国家预算管理的概念国家预算管理是国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