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高新企业发展思考**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60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101人,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7人。公司以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主导产品有氯化亚砜、氰化亚铜、核苷酸等。公司先后被**省科委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被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上交税金850万元。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公司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发展理念,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和智力基础。一、聚才,多渠道招贤纳士几年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各类人才招聘会130余人次,并积极创造条件,将各类人才洽谈、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引到公司举行,形成“磁场”,使科技人才、技术项目直接与企业“接触”,达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同各高等院校攀亲结缘,先后与青岛化工学院、**工程学院等4家高等院校签署人才培训协议和技术依托协议,为实现科技兴企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公司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5人。其中,通过聘用、兼职等形式引进高科技人才16人。如公司的总工程师肖文凯先生,从事化工专业40多年,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组织攻关小组,自主研制开发出氯化亚砜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公司还通过国家专家中心,聘请俄罗斯专家对生产过程中的脱色问题进行科技攻关,解决了多年未决的技术难题;聘请德国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攻克了核苷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分离纯度低、结晶慢等技术难题,使核苷酸收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二、育才,塑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市场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为使公司人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再教育和再培养,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第1页共4页一是送出去。我们选拔部分技术骨干和有培养潜力的人员,输送到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学习深造,把他们培养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年以来,我们先后选送35名技术骨干到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青岛化工学院等院校进行培训和轮训。**年,我们新上了核苷酸生产工艺,由于该产品涉及到生物工程的新领域,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为此,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进行科研联合,先后派出技术人员26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技术学习,切实保证了核苷酸项目的投产达效。我们还选派5名优秀人员,到青岛化工学院脱产学习3年,系统学习了化工工艺、化工分析、化工机械等内容。他们学成回来后,安排到技术部和质量部工作,担负起重要的科研任务,现在已经成为技术骨干。二是请进来。先后聘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共11人次来公司传经送宝,分门别类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去年8月份,我们与**理工大学联姻,聘请7位教授、讲师,对公司的3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15天的短期培训。他们系统讲授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财务会计、质量环境等专业知识。通过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定向培养。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年,我们委托淄博化工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化工工艺、化学分析等专业学生45人。这些学生毕业后,都直接安排到公司的生产一线工作,现已逐渐成长为公司的主力军。四是传帮带。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的人才优势,做好青年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拜师傅、结对子等形式,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引导青年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开展5期“传帮带”活动,结成教学对子和互帮互学对子110余对,提高了青年员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较好地解决了公司人才断层等系列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惜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人才就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效益至上,人才至上”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一是在收入分配上,向人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