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体现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特色,扎实开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和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我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二、规划编制任务村庄规划编制要以《XX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为指导,围绕实施“三清”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五改五通”工程(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电、通路、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四权”工程(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自我管理权、村务知情权)等要求来开展。今年重点完成四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和一个渔场规划。三、工作要求(一)依法有序,把握原则1、依法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XX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8)《XX县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8-2010)(9)《各镇总体规划》所编制的规划应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注重规划衔接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第1页共19页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相衔接。村庄规划,应在镇域乃至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对村镇性质定位、规模预测、总体构思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前瞻性。3、把握规划原则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二)明确方法,把握深度1、工作方法(1)突出重点,示范引路。选定中心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广。(2)进村蹲点,上门规划。我处组织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按技术人员的专业搭配,由处长、总工带队,深入村庄现场踏勘,调查研究,现场规划。(3)系统思考,创新思维。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融合二个层次(城镇、新村),注重三个内容(镇、村、自然村),区分三种类型(富裕村、中等村、贫困村),做好二类方案(改造、整治),重视三个时期(长远、中期、短期),明确三个指导(技术、政策、管理)。(4)实行“五边”,提高效率。边设计,边整治,边完善,边出图,边见效。(5)农民是主体,政府作引导,共同搞好规划。2、工作步骤(1)确定对象。示范村先行。(2)开展调查。对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现状、村庄的独特环境条件进行摸底调查。(3)初步方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现场勾绘草图,拿出初步方案。(4)规划成果。利用现代技术和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出图,公示整治方案,征求农民意见,进行专家评审,修改完善成果,村民大会通过,履行审批手续。第2页共19页(5)规划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多方筹资,农民投工投劳,试点引路,稳步推进。要通过村庄规划的实施,使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种林果树、树文明风”。3、技术要求(1)道路系统。以“通”为原则,保证农民出门不沾泥土,道路路幅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宽度。(2)排水系统。根据地形,就近排放,保证雨水排得出,污水能进池(沼气池、化粪池)。(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根据村庄条件及现状地形,以方便生产生活为原则,合理确定晒场、村级组级和村民经办的产业或作坊场所、村民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场所、商业店面、公共厕所等位置和规模,并拿出设计方案。有条件的村庄结合水塘、山丘、空地设置公共绿地和小游园,以及进行入村标志、牌坊或门楼建设等。(4)绿化种植。利用“四边”(村边、路边、宅边、水边)种植行道树和块状绿化园,利用家庭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见缝插绿。其品种以乡土树种资源为主,以经济林果为主,以乔木为主。(5)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