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工艺做法工程建设中心-项目部11.土方工程1.1人工开挖回填1.2机械开挖回填2.地基与基础工程2.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2.2人工成孔灌注桩2.3高压旋喷桩2.4桩承台基础部分目录1土方工程1.1人工开挖、回填1人工开挖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人工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1施工准备工作-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方案、交底记录合格证及检查记录施工记录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2放线开挖1.根据规范要求的放坡系数放坡。2.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3.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4.基底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底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5.施工顺序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7.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测量员施工员质检员测量放线记录施工记录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3回填夯实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记录1.2机械开挖、回填1机械开挖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机械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1施工准备工作-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