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局长完善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思考村级组织是服务“三农”的最基层最直接的一级组织。如何建设一支依法办事、凝聚民心、发展经济、解决问题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是值得基层党委、政府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认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建立新机制。一、创新新机制选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能致富、能带领致富的能人到村干部岗位,这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从XX县区现有村干部队伍来看,主要存在“三不”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思想不活。据统计,我县村“三职”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上的879人,占61%。由于年龄普遍偏大,思维缓慢,思想不活,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大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办事、搞老一套,“跟着感觉走”。二是技能缺乏能力不强。对于农村实用技能掌握不多,绝大多数走的是传统农业种植之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较为普遍,能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村干部较少,基本上是传统体制上的管理型干部。三是资源匮乏更新不快。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农村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创业,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有限,村干部资源十分匮乏,有的村甚至出现“断层”现象,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年都是老面孔、老模样。要有效做好村干部的选任工作,我认为,第一,乡镇党委要解放思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尤其是必须破除过去求稳怕乱、多用老干部、少用新人的思想。第二,乡镇党委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切实推进“公推直选”工作,真正让群众选出自己的“带头人”。第三,乡镇党委要引导群众走出“本村干部本村选”的认识误区,有效推行“异地选拔”,切实推进“组织选派”、“村民海选”相结合的选人方法。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派一批能力强、思维新的机关第1页共3页干部到村任职,选派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兼任村“三职”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乡镇党委要抓好“源头建设”,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和选拔。针对村级干部队伍面临严重“断层”危险,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立足选拔优秀人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将各个村的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范围,多形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和培养。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应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首先在思想上,要有目的地选一些村支书、村主任,到发达地区和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村镇参观学习,接受新理念。其次在教育模式上,要注重创新,积极探XX县区、乡、村一体化教育机制。县委党校要立足于村干部的培养,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培训,发挥主阵地作用。乡镇要重点推进村级干部“上派锻炼”,选送30岁以下青年干部到乡镇机关XX县区级有关部门轮流跟班学习。村级要重点组织一些村级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打工学技术、学经验。三、创新监管机制加强对村班子的监管,是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现行村干部管理情况看,制度不规范、监督不力,是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问题复杂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强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管,我认为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村民自治、民主决策制度。坚持重大村务行召开村民大会提出方案,然后村党支部会议研究与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凡重大事项先经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讨论决定。二是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一直是敏感的问题,也是干群关注的焦点。要通过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确保村级民主理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村级财务账目有效实现“乡镇代管”,确保村级财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及时。三是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实行年度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针对重大经济活动及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专项审计相第2页共3页结合,并将其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责任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