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渝中区中四路小学田政学段:小学学科: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册:五年级上目录:1.难忘的一课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回忆,达到将学得与习得融为一体,理解台湾师生地爱国心,入情入境理解作者为台湾师生的爱国心深深感动的情感。学习目标描述: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反复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通过查找一些关于台湾的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感受台湾人民在沦为殖民地后苦难深重的生活和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内容分析:《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中阅读的内容,并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难点:课文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让学生体会每一次出现的丰富含义。学生学情分析本文所讲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里我们的学生比较远,教学前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要突出了略读课的特点,突出了读作用,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中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能环环相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回忆,达到将学得与习得融为一体,理解台湾师生地爱国心,入情入境理解作者为台湾师生的爱国心深深感动的情感。达到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效果。教学策略设计课前预习让学生网上了解的有关台湾的资料。●众多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早在3万年前大陆与台湾两地相连,不分彼此,当时已经有古人类生存在这块区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7世纪初,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携儿蒋经国匆匆离开成都官邸,乘机败退台湾。课堂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歌中所唱的“你可知Mac,不是我真姓。”它是唱的谁?(澳门)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了爱国组诗《七子之歌》,刚才听到的就是其中的第一首——澳门。其中的第三首台湾,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好吗?2、回忆:《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快要晒四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