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释义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弃甲曳yè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数罟cùɡǔ:密网。洿wū:洼地积水,指池塘。衣yì帛:穿丝帛衣服。鸡豚tún狗彘zhì:豚,小猪;彘,猪。畜xù:畜养。庠xiánɡ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孝悌tì:尊敬父母,礼爱兄长。颁bān白:(头发)斑白。饿莩piǎo:饿死的人。词类活用填然鼓之击鼓,名词作动词。王无罪岁归罪,名词作动词。树之以桑种植,名词用作动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名词作动词。然而不王者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名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恭敬从事,形容词作动词。使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动词作名词。为…办丧事,为动用法。词类活用填然鼓之击鼓,名词作动词。王无罪岁归罪,名词作动词。树之以桑种植,名词用作动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名词作动词。然而不王者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名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恭敬从事,形容词作动词。使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动词作名词。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了解仁政的具体内容;2.感受孟子的雄辩力量;3.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关于孟子的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译文】百姓地位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国君地位要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祖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弒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君也。”弒【译文】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吗?”孟子答:“在史传中有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孟子答:“损害仁的人叫做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据《史记·孟子列传》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伋宋、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颂“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轲之门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重视民心向背,主张“民贵君轻”。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孟母一迁孟母二迁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社会活动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善辩,故《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很尽了心啦。河内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再把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内;河东遇荒年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说明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交接,(兵士)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去笑话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的葬埋死的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