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第七届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申报表浅谈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的培育论文名称浅谈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的培育是否生成于课题研究否(√)是()课题名称:出版(发表)刊物及时间无申报人序号姓名职称、职务申报人所在单位1鄢丽中三语文乐山特殊教育学校2345论文主要内容摘要:家庭是智障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每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论述缺损家庭对学龄期智障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省级重点课题《智障学生主体性培育研究》,进一步思考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培育的原则及其策略,希望通过对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的培育,改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他们今后融入主流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鄢丽(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614013)摘要:家庭是智障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每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论述缺损家庭对学龄期智障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省级重点课题《智障学生主体性培育研究》,进一步思考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培育的原则及其策略,希望通过对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的培育,改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他们今后融入主流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缺损家庭智障学生能动性主体性前言十八大向世人郑重宣布: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要建成现代化国家。两个目标,令人激动,催人奋进。对于我们的特殊教育,报告更是提出了“支持特殊教育”,要以实际行动支持特殊教育。这一规划预示着特殊教育从关心特殊教育的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的内涵式发展走向,有利于保障残疾人权利。为响应十八大精神,作为特殊教育中培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十八大文献,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理解其对教育特别是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特殊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做出努力。面对智障学生实际存在的各种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支持来提高智障者的生活质量.对缺损家庭智障学生的能动性培育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支持,有利于缺损家庭智障儿童回归社会。1.核心概念界定1.1缺损家庭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一个最小单位的家庭从结构上来说通常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这三个要素组成,但由于事故、生病、离异等种种原因,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完整或者家庭感情的破裂,我们将之家庭结构称为家庭结构缺损性或者缺损型家庭[1]。缺损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丧偶型缺损家庭,指智障学生父母一方因故去世而造成的家庭结构的缺损。这种类型的缺损家庭,健在的一方家长由于受学习、工作、舆论的压力,精神处于极度紧张与不安,进而把不良的情绪转移给智障儿童,导致智障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第二种,离异型缺损家庭,指智障学生父母双方因为感情不和或某种原因而离异造成的缺损型家庭。例如:特殊家庭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有残疾时,大多数父母都会经历以下几个心理阶段:震惊期、拒绝期、幻想期、内疚期、平静期等。在最初得知孩子有残疾时,他们不敢相信这一残酷的事实,表现为手足无措,心慌意乱,感到十分痛苦。一部分家长能逐渐接受孩子患有残疾的事实。从而进入相对的平静期,并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和辅导。但一部分家长则不能进入平静期,他们则一直处于拒绝期,选择放弃培智儿童,离异,最终这种心理状态又反过来对智障儿童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消极的影响。第三种,冷漠型缺损家庭,指智障学生父母一方因为工作长期无法按时回家或者父母双方因各种原因长期不能同时在家照顾智障儿童造成的缺损家庭。这种缺损型家庭就在无形中把培育智障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转嫁于家中的老人,造成了老人不能安享晚年,智障学生不能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1.2智障学生美国智力障碍学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