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强化防震减灾管理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部门联动、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工作目标。到20XX年,完成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达到1.5级以上地震监测能力;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和灾后应急救助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二、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一)加强监测台网建设。科学规划和布局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加快地震监测台站建设,推进强震动观测台网、烈度速报台和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年,在区或县境内建立1个地震自动监测台站,在市政中心所在地建立1个地下深井观测台;20XX年前,新建监测台站6个、前兆台站6个、烈度速报台站40个。保障瓦屋山水库专业台站健康运行。(二)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完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落实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分管安全工作的基层干部兼任防震减灾助理员,年底,第1页共4页各区县配齐基层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队伍,制定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奖励制度,将震情跟踪经费和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经费列入本年度财政预算。三、强化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管理(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市、区县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要将防震减灾部门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审查的必备内容,确保各类建设工程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二)推进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各区县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川人发〔〕69号),将农村防震保安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市、区县要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税费优惠政策等方式,每年至少建成1-2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严格按照《地震灾后农村房屋恢复重建选址技术导则》(川办发〔〕36号)相关规定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选址、避让工作。自年起,我市农村新建公共设施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三)加强震害防御基础工作。20XX年前,市防震减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境内的裂带、裂带开展地震活动性研究,评估地震危险性。完成市中心XX县区和XX县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填图和危险性评价工作,其余各区县完成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组织开展水库、桥梁、房屋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抗震加固、改建或拆除的规划,逐步消除未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对处于地震活动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四、提升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提升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增强应对灾害的综合运输协调能力和抢通保通能力。提高水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抗震能力。加快落实水库、重点江河堤防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输油气管线、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等重大工作的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第2页共4页力,新建的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要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及抗震加固改造。五、加强地震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