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兼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一些文言现象。2、概括文章语言特色,并通过语言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论述思路。3、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重点】文章严谨而有层次有逻辑的论述思路。【教学难点】墨子“兼爱”思想的现代性理解以及与孔孟“仁爱”思想的区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自主阅读单元解说词中关于墨子的资料,简要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初读课文,细读文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3、通过学案自主整理、掌握文言现象,并能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一、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它叫做——(墨)守成规,它讲的是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的故事。墨子除了是一位善于守城的能工巧匠、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身微贱的草根思想家、政治家,他杰出的思想就是“兼爱非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兼爱》这篇文章。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文章中是怎样称呼墨子的?——“子墨子”。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先秦诸~。子,放在人名前表示进一步的尊敬,翻译过来就是“墨子先生”或“墨子老师”,“尊敬的墨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兼爱》这篇文字是墨子的学生对墨子讲学的整理记录,不是墨子本人亲自撰写。二、“给墨子断句”给文中2段文字断句并翻译。1.展示文字①: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请学生断句并讲出断句的理由(排比句(三句),句式整齐:单句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或相近)请学生指出翻译的关键词“篡”“贼”,并翻译整句。教师点评:这段话讲述的是墨子生活时代的“天下之害”,害就是“弊端”之意。2.展示文字②: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请学生断句并讲出断句的理由(排比句,句式整齐,固定句式“爱……不爱……是以……”)1(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请学生指出翻译的关键词“爱”“举”“惮”,并翻译整句。教师点评: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的根源是什么?(在于人们的“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三、“学墨子说话”:①请学生仿句:国家不(富强),社会不(安定),家庭不(和睦),我们就会(不幸福)。②请学生仿句:现在有的人只知道向自然索取,却不懂得回报自然,所以滥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只知道向社会要求(公平正义),却不愿意(维护稳定),所以各种违法违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只知道向他人要求(奉献牺牲),却不能够(从我做起),所以自私自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师生讨论、指出这样说话的好处:逻辑性强,由大到小,由集体到个人,由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说理清楚,展开充分,车轮战法;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说理有力而富有气势;“墨子式”表达。四、“找墨子句式”1.请学生在2、3、4两节中查找类似“墨子句式”,朗读、交流并翻译文字③: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文字④: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2.师生讨论、小结墨子说理的特点:语言质朴平实,铺陈排比,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议论说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有说服力。文字⑤: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