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科目初中生物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2提供者李静单位山西临汾市唐城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二、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三、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试行)》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山森林公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引出教学课题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认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完成课后练习1。练习观察插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讲解:你的连接和书写或许有些偏差,通过尝试你要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