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分析课文(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2)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3)第3段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①正反对比论证: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②比喻论证: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