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循径入境体悟诗美VIP免费

循径入境体悟诗美_第1页
1/2
循径入境体悟诗美_第2页
2/2
循径入境体悟诗美范晓霞一、把握情感线索入境“诗缘情而绮靡”,顺着作者的情感线索以进入诗歌所表现的已经即是诗歌的美学特征,又是品赏诗歌的方法途径。教学中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作营造的意境之中——“进入角色”,从而在霎那间获得一种感觉,一种“真味”,产生“意境顿出”的感觉。《登高》一诗是作者借重阳登高来排遣久积内心的悲愁郁闷,但是积郁沉重的诗人非但没有摆脱“艰难苦恨”的纠缠,反而使一腔愁绪更愁。诗作的基调是深沉而凄婉的。从这个感情的触发点沿着诗人登高时空位置的转移和景象的变换、情感的逐层深入,使学生进入作者曲折复杂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用诗人强烈的情感感染学生,造成情感冲动,由“通情”而入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去创造性地发现诗美、感受诗美。二、启动联想入境诗歌创作离不开联想,阅读和欣赏诗歌需要联想。在《登高》一诗教学中就要启动学生联想,使学生设想自己就是诗人,霜鬓迎风,拖着病体孤独地拾级登高,去排解心中无限的凄苦。这时诗人心中想的会是什么,眼中所见景物又怎样,让学生在脑海中描绘成一幅具体可感的情景图画,从而进入悲壮凄凉的意境之中,通过联想在学生面前再现出一位风烛残年、步履蹒跚、面容憔悴、身处困境而胸怀天下黎民百姓的老诗人形象正确理解这“艰难苦恨”既有诗人身世坎坷、老大无成的慨叹,也更多的则是世道艰难,诗人辅君拯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恨,由此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振和感情共鸣。三、剖析景象入境古诗创作离不开景象描绘,这些景象往往寄托着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通过剖析景象,唤起学生想象。《登高》一诗的创作是“情动而辞发”,那么学习欣赏就要“披文以入情”,缘情以入境、因境而悟理。诗作首联十四字叙写了风、天、猿、沙、渚、鸟六种实物,并且写了六件实物的性状、情态、色泽、声响等。颔联描绘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幅悲壮阔大的图景.。落叶勾起人的飘零之感,流水让人觉得无所依托,挣扎的飞鸟更让人惴惴不安。落叶、流水、飞鸟,清渚、白沙构成了画面;风声、水猿鸣声、落叶瑟索声织成音响,使诗人滋生无限悲凉之意,产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通过这些景象分析,使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使学生看出在动荡悲壮的画面背后,有一颗深沉的凄婉的心在激越的跳动着。使学生不仅用感官接受知识,更是用心灵去感受,学习就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甚至欲罢不能的审美趣事。四、探索构思特点入境由于“意”与“景”的交融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和“辞以情发”之说,因此我们可以从诗歌构思技巧中学习意境的创造。《登高》一诗构思十分精巧。首联骤急飞扬,颔联雄阔奔放,颈联沉郁顿挫,尾联缠绵哀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相生。前四句虽然句句写景,然而字字含情,,尤其是那催人泪下的猿鸣,牵人秋思的飞鸟十分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后四句语语道情、层层递进,含蓄委婉地点明了“艰难苦恨”的意旨。通过师生共同探索诗作构思的艺术性,启导学生自然地出入于诗作意境之中,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深切体会诗作忧愤而细蜜、沉着而激越的特色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诗人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五、通过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入境由于诗歌已经浸润着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趣,所以不谙诗人本身是难以深入意境的。《登高》一诗是诗人在夔州时的作品,765年诗人好友镇蜀节度使严武病故,失去依靠的诗人只好辞去幕府之职,携家眷离开成都草堂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活。到达夔州后因病无法再行而暂居下来。这时杜甫虽然只有五十六岁,但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烦忧已使他耳聋眼花、老态龙钟了。李白、高适、严武等好友的相继去世使诗人倍感孤独和凄凉,再加上诗人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壮志难酬的悲痛以及老来饱经战乱和疾病的折磨,登高瞩目,百感交集,唱出了他最动人的哀歌。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正是要设法把学生带入诗歌创作的意境当中,去抓住诗作的审美载体,拓展学生的想象联想,使学生如其境、闻其声、见其人,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循径入境体悟诗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