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城关小学赵婧口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命脉和核心,填空题、计算题、看图列式计算、解决问题、钟表等等,处处都要用到口算。因此,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关键时期,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出现口算错误的原因学生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研究分析,觉得大致存在以下原因:1.心理方面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肤浅、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把它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急于抢时间,没看清数字或运算符号,就急着将答案说出来。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并且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种看似繁琐的题型时,产生畏难心理,怕麻烦,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能正确认识口算的重要性。觉得口算很简直,只愿意停留在会算的基础上,对口算练习缺乏兴趣,加之课堂机械重复地训练,导致学生大脑疲劳。因此,在口算时不加思索、信口乱说。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集中注意力,书写不规范,字写得歪歪扭扭,甚至把“0”写成“6”,做完后又不细心检查,这些都是导致口算出错的因素。有的学生娇生惯养,遇到稍难的问题,不想动脑子,要是一次出错了,就没了自信心,产生厌烦情绪。3、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算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结果就导致了错误的发生。比如,口算9+6=15与6+9=15;15-9=6;15-6=9时就特别容易混淆。再次,在口算练习比赛时,学生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一味抢时间,此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指1出错误原因,教给他们正确的口算方法,否则学生的口算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口算的练习方式单一,缺乏教师个别指导,也会使学生感到无趣,出现厌学心理。老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反复检查,没有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也是导致口算出错的一大原因。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基础训练是进行一切复杂口算的根基和前提,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好。无论哪个学段,口算都是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的。在低段,基本口算要天天练,单项计算要重点练,对于学生不易掌握或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题的编排,要仔细推敲,设置巩固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到脱口而出。如:几加几得10,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等,都应该在学生已经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到让学生一看算式就得到结果,而不是需要用算理慢慢计算,甚至于还要扳手指头。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基本口算能力。到了高段,才能进一步进行其它复杂些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直观操作,明确算理和算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性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学中,特别是低段要多采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想、边说、边摆,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再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规范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表述、观察、思考的训练过程中,脑、口、手等多种感官都动起来,为操作过程上升到口算方法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具体的口算方法。2.口算方法归纳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口算练习的重点,也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