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掌握文学常识解释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翻译文章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心和写作手法复习课笃忠中学孙改霞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并掌握文章内容。2、掌握文言文复习规律,对作品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3、理解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及本文的写作手法。《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了解文学常识二、背诵课文看谁背得熟练!三、解释下列词语:名:灵:馨:上:鸿儒:白丁:乱:案牍:劳形:出名(名作动)品德高尚.博学的人.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长到(动词)有灵气(形作动)没有学问的人扰乱(形作动)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觉得简陋了)。我出你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没有(嘈杂)的奏乐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有什么简陋的呢?自学指导思考: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3、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4、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恬淡交往人物高雅陋室不陋也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了陋室不陋3、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突出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类比比喻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伟岸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蕃:亵玩:染:濯:清涟:妖:蔓:枝:亭亭:植:亵:君子:鲜:宜:多沾染水清而有微波,清水。玩弄洗立长枝蔓长枝节美丽而不庄重品德高尚的人少应当亲近而不庄重耸立的样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学指导二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2、“菊”、“牡丹”、“莲”各象征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