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及解决办法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并且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所以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在社会化中的问题也慢慢体现出来。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独生子女在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角度一(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常常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等问题。而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不能一味溺爱孩子,树立孩子正确的自我认识。角度二(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对孩子的理想、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这样的父母一定要把目光从关注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即使是学业后进的子女,也应用爱护和欣赏的眼光观察、分析和发现孩子的潜能。师斥为不可教,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成人还是成才,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将品德、个性培养放在首位,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角度三(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一定的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无论是父母还是无讹笑都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学习到独立。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