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整治规划建设意见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土地整理为动力,以农民安居乐业为目标,重点加强中心村整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中心村的服务功能和人口聚集效应。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制定规划,使中心村整治建设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循,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抓住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展村寨整治规划建设工作,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积极开展村寨土地整理,促进土地的集约使用,发挥使用效益。整治建设以农村道路、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庭院整治、房屋改造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问题作为重点,根据各地实际有所侧重,整治目标既有超前性,又要符合客观实际。试点带动,逐步推进。发挥试点效应,选择一批有代表性、不同类型的中心村作示范,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推进。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村寨整治活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村民自愿为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三、主要目标及任务(一)主要目标——2007年至2010年,按照“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缩减自然村、保护特色村”的要求,完XX县区域村庄体系规划,组织编制完成500个中心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在规划指导第1页共6页下,逐步开展对500个重点中心村的土地整理和整治建设工作,重点抓好50个省、市级新农村试点及特色村寨整治建设工作,推进区(县、市)自建点建设,带动全市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10年至2015年,在村寨撤并的基础上完成全市行政村规划及中心村建设规划,完成全市行政村土地整理工作,全面推开500个重点中心村的整治建设,使中心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进一步完善中心村综合功能,增强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二)工作任务1.村寨整治建设达到“十个一”和“四有”。“十个一”即每户农户有一条水泥串户路、有一幢美观的房子、一口沼气池(靠近城市有条件用电热、液化气的示范,可以不建沼气池)、一个优美的庭院、一个清洁的厕所;每个中心村有一幢设施较完善的村级综合楼、一个公共文体娱乐场所、一条水泥串寨路、一个规范的宣传栏、一个优美的环境。“四有”即有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寨整治建设规划、有一套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自愿选择相对统一的房型设计、有一个整治村容村貌的工作计划、有一个经过村民代表会讨论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2.按照《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全面开展中心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土地使用集约有序。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配套。农户饮用水基本达到安全和卫生标准;通行政村和入户道路达到规定标准,整治村进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入户道路通畅平整;试点村建有一个村民活动中心;有垃圾集中堆放点,排水有序。4.村容村貌整治,达到建房规范化、卫生洁化、村寨绿化、环境美化。村民住宅功能要合理,富有特色,符合“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全面开展对路边及房前屋后的垃圾集中清理,对臭水沟(坑)采取疏(填)方式进行治理;对有碍交通的障碍物进行拆迁,对有碍村容村貌的旧建筑屋、遗弃物进行拆迁;已建设新住宅的农户,原则上拆除旧房退回宅基地;对破旧牛猪栏、露天旱厕以拆、改、建、移的方式进行整第2页共6页治;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实行畜禽圈养,人畜分离。四、整治措施(一)明确目标,规划先行。规划部门要根据促进城乡一体化“三集中”的要求,合理确定中心村重点整治建设的时序,组织完XX县区域村寨体系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对村寨建设发展和撤并提供依据,明确建设重点和目标。同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以人为本、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