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报告一、优化“阳光”机制,确保公正公平1、“阳光”招生促均衡。我市不断完善基础教育“阳光”招生政策。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今年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1+3”文件(总实施方案+新居民、人才子女、企业人才子女招生办法),继续实施分批、错时招生,剩余学额采取电脑派位,及时公开涉及招生的所有信息,市纪委纠风办、公证处介入参与,保证公正公平;刚性实施新居民子女“六证三个一”举措,实行部门联合审验制,义务教育阶段新居民招生人数比上年减少3300多人,减幅达34%。普通高中招生首次启用中考中招平台,实现网上分数查询、志愿填报、录取查询等,所有普通高中采取平行志愿一次性录取,省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率达到62.3%,择校生比例降至8.6%;首批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享受同城中考待遇;首次启用了体育中考机考,确保公平、公正。学前教育招生严格按省定标准班额招生,通过“阳光”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阳光”管理强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按计划单列并规范程序招录优秀高校毕业生221名,完善准教师凭实力单向择校制度,实行招录文件、需求岗位、入围名单“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继续实行新教师跟岗锻炼和骨干教师顶岗支教制度,实施新教师在现岗位服务期5年制度,努力满足农村教育需要;规范教师流动量化考核,在事先对全市182所公办学校核编前期调研及核定基础上,采用相关要素考核量化和文化测试相统一的办法,全年受到申请调动205人,实际完成流动114人,占比56%;首次实施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首批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共146人,促进我市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此举受到了温州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其次,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拨公平机制,及时进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以公平机制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二、强化“惩防”体系,推进反腐倡廉第1页共4页一是建设组织重谋划。修改制定了《20XX—20XX年xx市教育系统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局党委对反腐工作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制定了今后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行动纲领。制定下发了《20XX年xx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梳理了涉及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28项工作,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深化纠风治乱工作、推进抓源治本工作等五大领域,扎实开展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工作。二是加强廉洁广宣传。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功开设崇德教育大讲坛,严格实行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今年成功举行了首届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举办“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专场举办胡小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社会掀起向“最美人物”学习的热潮。将师德考核作为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比备条件,举办第三期教育中青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师生中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演讲比赛,围绕瑞安古今有名清官事迹。推进廉洁从政教育;汀田第三中学还将清廉教育渗透进校本课程,开展廉政主题剪纸活动,陶山、马屿片区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广泛宣扬廉政文化。三是深入治理树正气。开展深入治理教育“乱办班、乱带生、乱收费”活动。围绕教师违规办班、带生、收费这一教育顽疾,我局历经三个多月的考察学习、方案论证,于7月中旬印发了《xx市中小学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有偿家教带生行为处理实施意见(试行)》,并积极推进我市“小学生放学后托管”试点工作进程。这两项举措疏堵结合,有效遏制了教师办班补课、家教带生的乱象。今年以来,已经处理违规办班补课教师9人,分别给予待岗、待聘、低聘、调离原学校处理,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建立并不断更新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信息表,对新增5位科级领导进行信息补报;开展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离任经济审计,今年完成第2页共4页领导干部交接经济事项15项,完成轮审项目12个,开展教学设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等专项审计调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免疫作用,《中国审计报》先后作过报道。20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