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课名《往事依依》省份山西省市晋城市区/县城区单位全称晋城市城区凤凰山矿中学中学教师姓名梁莉娟学科语文学科(版本)苏教版章节第二单元学时2学时年级七年级学习者分析207班学生正在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许多学生热爱读书、有广阔的阅读面,所以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课文语言优美隽永,学习美读,体味语言,陶冶情操,应该作为学习重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2、过程和方法:(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一)重点: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二)难点: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措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了解于漪生平,了解这位语文名师以书为伴的成长的道路。搜集一些文学名家的成长历程,拓展阅读。多媒体教学环境课件、白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一目标展示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学生齐读目标,明确明确目标课件展示目标,清晰、美观,效果很好。二、自主预习预习内容及要求:1、自学生字词:徜徉浩淼绚丽雨晦镌刻雕镂婵娟感慨万端谆谆教导搜索枯肠2、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学生自学生字词阅读作者简介,搜集相关诗词。自主学习,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激发对话文本的热情。课件展示自学内容,配预习卡一道使用。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加了信息量。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三、深情导入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教师导入深情激趣,让孩子带着课件展示教师导入配合教师的语言,让老师对文本的感情缓缓流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斑斓的年少记忆。人海沉浮,行云过眼,不经意间的回首看到的总是盛开在岁月深处那幅幅朴素、温暖的画面。今天,我们就追随一位语文名师的足迹,与她一起深情重温她那弥漫书香的依依往事!一分喜悦,一分崇敬,走进文本,走近一位语文名师墨香浸染的青葱岁月。入少年的心田。四、检查预习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小组展示,师生点评。分数评价。促进积累,形成习惯,激励先进实物投影展示最佳预习笔记,无论前后排同学都能清晰欣赏、学习,呈现效果极佳。五、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学生活动,教师点拨。熟悉课文,整体课件展示感知内容,有助学生接受记忆。出所回忆的四件事。(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2)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一)读《水浒传》(二)读《千家诗》(三)听老师教《南乡子》(四)听老师教《南归》(3)复述四件事: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全班交流。2、理解作者写作思路:(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把握。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