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云南省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云南省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边境线长300公里,有3个县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形势复杂、民族文化多样。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临沧市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在省政协指导下,打造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协商在基层”品牌,在边境县开展试点,推动政协协商嵌入边疆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政协协商延伸下去、助推边疆治理活跃起来”的良好效果。一、边寨“小协商”搭起边疆“大治理”议事平台一是设立协商议事会议。依托乡镇委员履职组设立乡、村协商议事会议,由住当地资深委员为召集人、其他委员和相关人员为成员,以“乡镇委员之家”、“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议事场所,每年至少开展2次协商议事活动。二是组建协商联合体。搭建“专委会+委员履职组+协商议事会议”的协商联合体,邀请组织、统战、政法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参与,构建起政协搭台、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平台”。三是确定协商主体。建立以民族、宗教、新乡贤、缅商等代表人士为主的乡村协商议事人才库,根据协商议题需要,从人才库中灵活确定群众代表参与协商。目前,临沧已在10个边境乡镇、44个边境村设立了协商议事平台,在241个边境自然村建成了协商议事场所。二、边寨“小协商”凝聚边疆“大治理”各方共识一是选题集民意。采取党委交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多方征题四种选题方式,聚焦组织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五项重点工作,按照先调研、后报批的流程,征集、筛选、公示、确定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的协商议题。二是协商汇众智。以委员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前期调研,做到无调研不协商。召开协商会议时,由熟悉当地情况、有影响力、与协商各方无利益关联的委员为“中立性”主持人,牵头组织调研的委员为第一发言人,其他协商主体为自由发言人,按照指出问题提出意见、互动协商等步骤进行充分协商。三是成果聚共识。采取主持人归纳意见、集体表决的方式,找到不同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凝聚各方共识的协商成果。三、边寨“小协商”破解边疆“大治理”民生难题一是及时“交”。协商成果按照事权报党委分级交办,承办单位按要求办理,做到能办速办、能快不慢。二是跟进“督”。党委政府将协商成果纳入督查事项,政协以视察、评议、再协商等方式跟进监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适时“复”。承办单位适时将办理情况分别向乡镇协商议事会议和交办单位反馈,协商议事会议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验证,做到“双反馈一验证”。临沧市政协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以来,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0多场次,推动解决“边寨通讯信号有盲区”、“边境疫情防控难度大”、“边民互市管理不规范”等一批民生难题。各族群众纷纷点赞:政协协商到基层,离我们很近、与我们很亲,有效管用、能解决问题。着力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扎实做好市县政协工作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总体设计,全面贯彻落实,有力提升了市县政协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政协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一、制定刚性举措,牵住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牛鼻子”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省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印发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十二项制度措施,提出将市县党委抓政协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核、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落实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明确委员参加政协活动视为同等工作量,探索建立县级政协专门委员会联合办公机制,拓展基层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凝聚共识功能,探索在县级政协建设“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等刚性要求,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打开了突破口、明确了发力点。二、坚持多管齐下,打好加强市县政协人员力量的“组合拳”一是把班子配强。市级政协和有条件的县级政协设立机关党组,增设机关党委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