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厅发展经验交流我省共有民政事业单位827个,其中厅属18个,市民政局直属143个,县级民政局直属666个,共有干部职工1.3万余人。按类别分,民政事业单位中属于优抚安置类281个,社会福利类127个,殡葬类186个,救助类39个,收养类79个,其他115个。这些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发展民政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单位也出现过发展慢、生存难、欠帐多、包袱重的窘况,个别单位还发生过干部职工因开不起工资到当地党委政府上访的事情。2003年以来,我们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急事来抓,分析形势,查找原因,研究对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坚持改革,谋划项目,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民政直属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状况和社会效益发生了可喜变化,职能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其中6个单位被中宣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2个单位被中宣部确定为“中国红色旅游线路”;有12个单位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有171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一、明确定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民政事业单位发展寻求新的出路民政事业单位是根据民政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是否适应民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也就成了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长期以来,民政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我们的事业单位却没能随着这些变化及时进行改革与创新,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出现了越来越困难的局面,有些单位甚至负债累累,难以为继。面对严峻的形势,2003年以来,省厅多次专门研究直属事业单位的建设,重点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民政直属事业单位不是为第1页共6页民政部门自身服务的,而是为民政工作对象服务的。加强民政直属事业单位建设,在民政直属单位建设上花些钱,不是谋求民政部门自身的利益,不是小团体主义,而是关系到全省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大事,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去抓,义无反顾地去干,实实在在地去做。二是管理问题。我省厅属事业单位都是县处级,原来由厅机关业务处分管,我们将这种管理体制改由厅直接管理,分管副厅长具体抓。三是改革、出路和发展问题。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政策,根据新形势下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以寻求出路和发展。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该放的坚决放开;对功能缺失的进行完善;对丧失功能的进行改制;对存在的空白进行补充;对职能相似重叠的予以合并。我厅下属的福利服装厂,是以安置残疾人为主要任务的福利企业,属于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多年来因国家扶持政策发生变化,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我们先是将其名副其实地改为企业,随后指导其进行了改制,目前改制已近尾声,114名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应得待遇都有了着落。省勘界工作办公室和省老龄基金会秘书处两个直属单位,因勘界工作已经结束、老龄工作另成立了专门机构,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我们将其撤销,原有人员分别安排到厅机关和老龄办。省民政干部培训中心,由于管理不善,负债1200多万元,已经资不抵债;而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准备筹建退伍军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经过反复论证,并经发改委、财政厅和省领导同意,我们决定通过整合资源,将两个单位合二为一,在原省民政干部培训中心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建起了省退伍军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投入新建资金进行改造。这样不仅使原民政干部培训中心起死回生,而且使新建的退伍军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提高了档次。XX省双凤山陵园是从事骨灰安放和安葬业务的单位,由于土地再生资源逐年减少,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我们为其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使其由一般公墓逐步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过渡,保留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性质。我省从2004年到2005年对全省所有事业单位重新进行核定,指标是平均每个单位减少20%的财政供养人员,全省减少20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