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3.5.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施工梁长40m混凝土箱梁重850t主机重量309t(不含临时墩、贝雷架标准件、散模、内模、预埋件)内梁系统走行速度2m/min外梁系统走行速度0.5m/min整机总功率50kW主梁弹性挠跨比1/630适应平曲线≥540m适应纵坡2.8%适应横坡5%平均工作效率16天/跨3.5.2施工方法在准备使用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的位置,整平30*60m施工场地并桥墩两侧搭设托架。按设计图分段拼装造桥机主梁并利用吊车和临时支撑将造桥机主梁拼装就位,并在主梁前后安装导梁连接牢固。外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承受混凝土箱梁翼板部分混凝土重量,外梁系统包括贝雷架纵梁、贝雷架横梁、吊梁、下钩梁、端构、联结梁、吊杆、螺旋顶、连杆、前托梁、上横梁、后托梁、外模及模架、纵移机构等,采取与主梁相同的方法拼装就位。安装箱梁支座,调整底模、侧模和预拱度并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骨架,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内模直接吊装就位,以后各孔梁的内模可用小车拖拉就位。绑扎顶板钢筋骨架,安装预应力管道。灌注箱梁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泵送并一次整体完成,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混凝土经养护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张拉,张拉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内模拆除时,放松液压杆使模板与混凝土分开10cm,落在内模小车上,由牵引设备在保证连接件全部放松后,延小车轨道纵移。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外模脱卸并液压系统横向外移。主梁脱模先放松顶压千斤顶使主梁与混凝土分离,在前方墩顶搭设墩旁托架。移动模架造桥机通过自行设备向下一孔纵向移动就位;外梁在前方卷扬机的牵引下,在托架上通过滑轮纵移就位。进入下一孔的施工。3.5.3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的主要工艺流程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工艺流程见图3.5.3—1。安装墩旁托架安装造桥机上、下游移动模架同步横移合拢调整底模、侧模安装支座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骨架内模就位绑扎顶板钢筋骨架浇筑梁体混凝土张拉、脱外模造桥机纵移过墩到位安装下一孔托架施工准备脱内模设置预拱度图3.5.3—1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工艺流程图3.5.4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的施工工艺1安装墩旁托架托架是移动模架的临时支撑,一般用桁架或贝雷片拼装。托架下砼垫块是用来支撑和调整托架使用高度的,施工前应按计算高度提前浇筑和预制安装。托架安装在桥墩两侧预埋的牛腿上,施工中要保持两侧托架受力一致。在托架上安装千斤顶、纵向滑轮、横向滑板设备。2安装造桥机,上下游移动模架同步横移合拢移动模架造桥主要由主梁、导梁、支撑托架、支承横梁、模板系统、推进工作车、平台及爬梯、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在首段砼相梁浇筑前进行移动模架造桥的拼装,拼装场地约需30*60m。拼装位置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主梁分段拼装并由临时支撑和吊车辅助完成组装。拼装前应根据浇筑梁段的跨径和工作缝的位置,确定模架中支点的加固位置,并用工字钢或厚钢板加固。导梁采用桁架结构并用螺栓与主梁连接,在推进至前方支撑托架时,钢材悬臂端因自重下垂,使导梁前端底面略低于支撑托架上推进工作车滚轮的高程,故导梁底层H型梁须设计制造成稍微上翘,以顺利搭上前端推进工作车滚轮支承面。造桥机的两支主纵梁之间由支撑横梁连结,支撑横梁与主梁以悬臂桁架方式结合,左、右相对应的这组支撑横梁在桥梁结构体下方中间处接合。支撑横梁上层杆件及下层杆件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在设备横移之前以人工放松移除。造桥机就位后,检查桥梁轴线,确认无误后,用千斤顶将模架支起并与桥墩预埋件及托架连接固定。3调整底、外模及梁底预拱度侧模悬挂在两侧模架上,侧模与两侧模架之间用螺栓连接,侧模架上设置可调支撑杆件用来调整模板和辅助拆模。侧模就位通过两侧模架横移完成。底模由支撑横梁承载,底模采用定型钢模铺设,在每个支撑横梁与底模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以保证准确调整模架超高和预拱度。墩顶位置应在底模上留出一定空挡安装支座,其余部分用散模现场铺设。4安放支座,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骨架1)安放支座支座安放前,应检查支座中心线位置是否正确、支撑垫石标高是否满足验标要求、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