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5篇模版]通过学习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简史的认真学习,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新世纪里,我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学习先进的专业及生活理念,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工作技术和手段,认真钻研业务。重视对个人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大家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并尊重他人的人格。正如温总理在工作报告最后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所以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仰,我们一直以来梦想的,追求的社会主义就在不远处。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次会议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第1页共4页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就有失偏薄了,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温总理回顾了极不平凡的2009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自然灾害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依然取得了经济的平稳第2页共4页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就来之不易。1对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总理坦诚而不回避。列出了五个主要方面困难,诸如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经济增速...